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河南省晋商会  冯南垣 

依靠“车+桩+光+储+荷+智”,特斯拉能否巩固地位

   发布时间:2021-07-13 15:14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作者:桂原 等    浏览:614    
核心提示:2020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超7倍,突破6000亿美元,不仅一举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更一度超过埃克森美孚、荷兰皇家壳牌和英国石油三家国际能源巨头的市值总和。创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不到20年便奠定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地位,并不断进军储能、发电、虚拟电厂等新能源领域,初步构建起车+桩+光+储+荷+智的新能源产业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2020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超7倍,突破6000亿美元,不仅一举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更一度超过埃克森美孚、荷兰皇家壳牌和英国石油三家国际能源巨头的市值总和。

创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不到20年便奠定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地位,并不断进军储能、发电、虚拟电厂等新能源领域,初步构建起“车+桩+光+储+荷+智”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体系,形成“纵向硬件垂直一体化+横向软件定义硬件+软硬件融合相互赋能”的新型商业模式,生态圈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生态构建循序渐进

闭环特征渐次明显

通过对车型布局、电池系统、充电网络和充电技术的持续迭代优化,特斯拉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等产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在“车+桩”的用能端率先取得突破的基础上,特斯拉开始进军储能项目开发、光伏和储能设备制造、光伏发电运营等领域,形成在产能端的光储协同布局。

虚拟电厂智能平台Autobidder实现了在交易端与公用电网的连接,成为特斯拉构建新能源生态体系的基本依托,完成了在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和能源交易三大领域的系统化布局,最终形成“车+桩+光+储+荷+智”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如图1所示)。

“车+桩”

“车+桩”组成特斯拉新能源生态体系的用能端,是最先取得成功的板块。

2006年,特斯拉在《秘密蓝图》中描绘了“四步走”战略规划:

第一步是打造一款产量很少但价格昂贵的车型,树立品牌形象,电动跑车Roadster于2008年面市;

第二步是用赚到的钱开发产量适中、价格较低的车型,2012年和2015年豪华电动车Model S和Model X分别面市;

第三步是再用赚到的钱打造量产、价格亲民的车型,Model 3和Model Y于2017年和2020年批量交付实现了这个目标;

第四步是布局太阳能电力业务

前三步均聚焦电动汽车产品开发,通过高举高打,不断降维打击低级别电动汽车品牌,形成特斯拉的品牌位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目前,特斯拉基本完成家用和商用两大系列,已上市量产、已发布未量产和正研制未发布三个阶梯车型的全面布局。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优势还在于其具备快充功能的超级充电桩SuperCharger和密集的充电网络。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先进的冷却和连接技术能够在大功率充电情况下维持充电电流和电压的稳定,从而保证快充效果。

2012-2019年,特斯拉连续推出三代超级充电桩,在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上至少领先竞争对手一代。特斯拉还以快充服务为吸睛点,不定期对特定车型提供限时或终身免费充电服务、“车主引荐奖励计划”等方式拉动汽车销售,并通过限时充电折扣引导合理用电,降低用户充电成本。

同时,特斯拉大力建设充电网络,充电桩数量从2019年的3.9万个增至2020年的4.33万个,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亚太和澳洲等产品热销地区。

“光+储”

“光+储”组成特斯拉新能源生态体系的产能端,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板块。

 特斯拉《秘密蓝图》的第四步是布局太阳能电力业务,切入点是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与储能。

2016年11月,特斯拉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光伏面板制造及运营企业SolarCity,实现了其光伏业务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施工安装和运营管理上的全覆盖。通过将自有家用储能产品Powerwall与SolarCity业务进行整合改造,特斯拉开发了面向居民用户的太阳能发电屋顶Solar Roof,成为当时全球唯一实现分布式能源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企业。

2011年,在经历大规模电力危机后,美国加州政府出台自营发电奖励计划以刺激新能源项目和技术发展,并对储能项目实行高额补贴政策。在高电价和高额补贴的双重加持下,特斯拉趁势进入储能领域。2015年,特斯拉成立能源部门,加快推进储能项目及其技术开发,形成了小型家用级、中型商用级和大型公用级的储能产品梯次布局。

在小型家用级储能领域,特斯拉的Powerwall凭借外观、质保服务、智能化和性价比优势,收获了北美家用储能市场一半的份额。

Powerwall一改以往家用储能产品傻大笨粗的形象,外形靓丽且极富科技感;10年质保服务,长于同类产品5~7年的质保期;通过特斯拉应用程序,用户可实时监控住宅的发电与用电情况,并可根据偏好自主设定用电模式,使储能电池成为智能化家用设备;性价比则是致命武器,市场售价较同类产品低70%。

在中型商用级和大型公用级储能领域,特斯拉分别推出大容量、小体积、可扩展性强的Powerpack和Megapack系列产品,凸显了高能量密度、高系统集成、高空间优化等特点。

Powerpack具有峰值负载抑制、用电负荷转换、应急储备和需求响应等多种功能,可根据场地空间和电力需求情况进行扩展;Megapack将逆变器、电池模组、热管理系统及电力、电子元件高度整合,部件数量只有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占用空间减少40%。

“荷+智”

“荷+智”组成特斯拉新能源生态体系的交易端,是其从电动汽车生产商转型为清洁能源提供商的关键。

特斯拉在发力用能端和产能端的同时,2017年推出集能源交易管理系统、实时交易控制系统和复杂算法库于一体的虚拟电厂智能平台Autobidder,打通了分布式能源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和结算渠道,实现了新能源生态体系的整合。

短短几年间,Autobidder已经显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从2C业务的聚合到2B业务的规模化运行,Autobidder管理着数百兆瓦时的电力资产,累计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数千兆瓦时的电网服务。通过Autobidder平台,特斯拉在澳大利亚高频电力交易中赚得盆满钵满,仅两年多就收回了投资,还为当地电网每年节省超过1.5亿澳元的开销。

2018年,特斯拉利用澳大利亚5万多处居民光伏屋顶Solar Roof与特斯拉家用电池Powerwall,打造出全球最大的虚拟电厂,电力容量达250兆瓦时,电池储存总容量达到650兆瓦时。

       每户家庭可通过家用光储设备自行发电和储存电能,Autobidder则将多余的电能汇集到中大型储能设施Powerpack和Megapack,并出售给电网公司获得收益,实现了光伏业主、特斯拉和电网公司的三方共赢。

目前,特斯拉已初步构建起自上而下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体系:

上游Solar Roof、SolarCity源源不断地生产清洁电能;

中游Powerwall、Powerpack和Megapack三大系列储能产品适应不同场景;

下游各种车型和充电设备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出行工具和服务;

通过Autobidder的实时调度、数据分析和能源交易功能,实现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能源市场的无缝对接。

同时,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数据治理新挑战和新机遇,特斯拉实施数据储存本地化战略,2021年5月25日宣布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并将陆续增加更多的本地数据中心,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还将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以更好地适应监管要求和用户诉求。

软硬件融合相互赋能

商业模式初见成效

可以从纵向、横向和综合三个维度来解析特斯拉新能源商业模式。

从纵向看,特斯拉凭借电池技术、充电技术、算法算力、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优势驱动混业经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进入家庭和商业能源管理等领域,向产业链上游延展完成硬件设备的垂直一体化设计、生产和销售。

从横向看,软件迭代带来的性能提升和功能变化正在决定硬件设备的差异性,特斯拉以硬件提供冗余,由软件实现迭代,在横向上实现软件定义硬件。

综合来看,特斯拉一方面通过软件的升级迭代为硬件设备赋智、提质、增值;另一方面以硬件为支撑,促进软件销售,实现软硬件相互赋能的正向循环,形成“纵向硬件垂直一体化+横向软件定义硬件+软硬件融合相互赋能”的新能源商业模式(如图2所示)。

纵向硬件垂直一体化

纵向垂直一体化以“量”为核心,性能升级和价格下探叠加,辐射更大市场。无论是在窗口期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抑或推广硬件载体为后续商业模式打下平台基础,均体现特斯拉的中短期目标主要以销量为导向,以“升性能+降售价”为路径,获得稳定的收益。

一方面,对能源设备产品进行快速迭代升级,持续吸引新老用户,如:性能提升显著的新一代Powerwall,扩展性更强、安装更便捷的Powerpack,能量密度更大、占地空间更小的Megapack,外形更美观、耐用度更高的Solar Roof,等等。

另一方面,将零部件自主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降低的成本,以降价让利的方式吸引潜在用户,辐射更大市场;纵向垂直一体化也延伸到销售环节,特斯拉无经销商、直接面向用户的直营模式,使得研发、设计、生产、交付能够以最短时间和最低成本实现良性运行,依靠品牌效应不断扩大销量。

横向软件定义硬件

特斯拉软件定义硬件以“智”为引领,通过系统快速迭代匹配丰富的载体,实现多重价值。软件定义硬件不仅体现为软件的数量和价值正在逐步超过机械硬件,而且体现为电动汽车、光储设备正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终端转变为智能化、可拓展、可持续迭代升级的电子终端。

相较于硬件设备的降价让利,特斯拉的软件获利更丰厚、更具连续性,且无需进行额外营销,软件及服务收费正在成为其主要的利润来源。截至2020年底,特斯拉软件收入累计超过10亿美元。

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预测,到2025年,特斯拉软件收入占利润比重将达到14%。

在电能生产和储存领域,Autobidder能够基于先进算法和强大算力,调动储能设备参与电网调频调峰服务,让电能消费者参与到电能的生产和价值创造中,使业主在光储设备上的投资得到持续的收益回报;

在电能使用领域,Autopilot不断更新迭代,逐步实现了主动巡航控制、辅助转向、自动变道、自动泊车、自动识别复杂路况等功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关注,从而促进其全产业链发展。

软硬件融合相互赋能

特斯拉以软硬件融合并相互赋能,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并促进多种应用场景的协同联动,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硬件打通全环节,软件实现升级迭代。纵向一体化使得特斯拉能够贯通前端来自用户的诉求和后端工程部门的研发生产,使软件定制开发更具精准性、产品设计生产更具时效性,同时基于软件升级完成硬件设备的持续迭代更新。   

2. 软硬件解耦,双线开发。硬件的物理开发和软件的数字开发并行不悖,通过硬件彰显独特性,通过软件定义差异性。

3. 硬件加速商品化,软件实现更高价值。硬件加速商品化培育了巨大的消费者基数,而无论是以月为频率的软件更新带来的性能提升和功能升级,还是类SaaS的订阅收费模式,都尽可能地延长了硬件的生命周期和价值周期。

生态战略优势初显

行业影响已见端倪  

当前,碳中和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逻辑,《巴黎气候协定》及各国碳中和目标正在成为燃油汽车、火电、油气等高碳行业的硬约束,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全球能源体系将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的系统化布局呈现的生态化、一体化优势,未来将对传统汽车和能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生态体系重塑产业价值逻辑

在万物互联时代,企业间、行业间正加速生态化演变。特斯拉以技术、资本、数据为连接力,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竞争力,以战略生态、平台赋能和协同成长为驱动力,通过全产业链、全方位协同联动、无缝衔接,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体系,重塑了能源产业的价值逻辑。

同时,深度参与新能源发电、储存、使用、调度、交易等各个领域,以数字技术与光伏技术融合,实现全链路的互联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协同,使生产、运维和资产管理变得极简、智能、高效,不仅形成了公司内部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生态体系,而且与生态圈其他主体结成“价值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借助强大的生态圈聚合力和辐射力,特斯拉不断增强客户黏性、发展更多客户、加快产品迭代,从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垂直整合增强供应链韧性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业务普遍存在能量密度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很长时间不为传统能源企业重视。特斯拉通过垂直一体化整合新能源项目开发、设备研发和制造以及能源使用业态,有效促进了全产业链降本、提质、增效。

目前,特斯拉产品的重要零部件,如电池模组、太阳能瓦片、电力电子器件等均为自家生产,这至少带来四方面的优势:

一是拓展并不断完善内部供应链,增强供应链韧性,形成降本增效的协同效应;

二是有利于质量管控和价格管控;

三是便于软硬件深度融合,减轻运维压力,提升用户体验;

四是可直接获取用户数据,促进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和精准营销。

数字化赋能价值兑现

在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迅猛发展和“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能源行业日益融合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挖掘数据资产价值,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价值兑现。

特斯拉依托自身强大的数字化开发能力,开发出Autopilot智能驾驶辅助软件,增强了用户黏性,通过多渠道变现增厚利润;开发出Autobidder虚拟电厂智能平台,充分发挥其“分布式能源+储能项目”在发电、输配电及用电端的效用;数据存储本地化将有效解决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有利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长远发展。

开源策略抢占发展先机

新能源生态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市场规模较小,能源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各国企业的技术标准、市场标准也不统一。

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涓涓细流式的分布式新能源运营商,而是滔滔洪水般的传统能源企业和规模化的新能源开发商。要改变分布式新能源产业的边缘地位,使之在数量与质量上形成与传统能源产业相抗衡的竞争力,开源是丰富生态圈、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重要手段。

特斯拉的能源数字化架构采用开源协议,而非传统电力系统的IEC协议或者工业自动化协议,降低了潜在参与者的进入门槛,可以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分布式新能源产业的开发。

行业地位遭受冲击

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2021年上半年,特斯拉接连遭遇车主维权、芯片短缺、交付延期等问题,引发了市场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目前,特斯拉的资本市场宠儿、电动汽车行业龙头老大地位远谈不上“稳如泰山”,未来发展仍面临着市场、财务、产能和芯片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多方入局,竞争升级    

碳中和强制性减排约束力的日益增强正在倒逼高碳行业加速转型,特斯拉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则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汽车企业和能源企业在电动汽车和新能源领域的深度布局。

苹果、谷歌、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在无人驾驶技术、快充技术、虚拟电厂技术等方面对特斯拉形成优势;大众、奔驰、宝马等传统汽车巨头在汽车平台技术积累上对特斯拉构成威胁;电池生产商Sonnen获得壳牌资本加持后,则在储能技术和设备上对特斯拉造成压力。

同时,特斯拉还面临着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围追堵截,以及比亚迪等行业老对手在汽车、光伏、储能等业务上的全面挑战。

主业亏损,副业盈利     

特斯拉虽然在2020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但净利润仅7.21亿美元,不仅远低于丰田、壳牌等传统汽车、能源巨头,而且从利润结构看,其靠售卖碳排放信用额度获得15.8亿美元收益,远超其年度净利润,主业仍处于净亏损状态。

2021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实现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4.38亿美元,但通过售卖碳积分获得的收入就高达5.18亿美元,主业赤字继续存在。未来,特斯拉除了继续提升盈利水平外,还需要改善盈利结构,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其主业的信心。

产能不足,芯片受困     

特斯拉现有美国加州和中国上海两个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年产能约105万辆,远低于丰田、大众等千万辆级产能规模,而且与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特斯拉现有产能已捉襟见肘,以至Model S和Model X部分车型至少需要延迟4个月才能交付。

2020年下半年出现的汽车芯片荒进一步加剧了特斯拉的产能危机,除了延迟交付时间,还提高了成本,迫使特斯拉在2021年4-5月间涨价五次。为缓解产能不足的困扰,2019年11月,特斯拉宣布在德国柏林建设首家欧洲工厂,并计划在2021年7月1日前投产。

与其中国上海工厂从正式开建到试生产仅用10个月不同,德国柏林工厂因烦琐冗长的审批流程而屡屡停滞,产能不足问题未来或将继续困扰特斯拉。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