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河南省晋商会  冯南垣 

毛主席发妻罗一秀:婚后3年去世,主席未承认,晚年却为其弟破例

   发布时间:2021-07-06 16:39     浏览:3872    
核心提示:1919年,正值民族觉醒之际,长沙烈女子赵五贞在花轿中割喉自杀的消息轰动一时,毛泽东听闻后被这决绝的自杀方式震撼,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原来,赵五贞的父母想把女儿卖给一个经营古斋店的老板做填房,那老板与她年龄差距太过悬殊,赵五贞不从,却被父母强行塞上花轿,心中无望的她在花轿中当场割喉自杀。赵五贞深感愤怒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1919年,正值民族觉醒之际,长沙烈女子赵五贞在花轿中割喉自杀的消息轰动一时,毛泽东听闻后被这决绝的自杀方式震撼,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赵五贞的父母想把女儿卖给一个经营古斋店的老板做填房,那老板与她年龄差距太过悬殊,赵五贞不从,却被父母强行塞上花轿,心中无望的她在花轿中当场割喉自杀。

赵五贞

深感愤怒的毛泽东写下《对于赵五贞女士自杀的批评》,批判封建思想下社会对妇女的深深荼毒,在写这一文时,毛泽东不禁感同身受,想到9年前病逝的罗一秀罗姐姐。

1907年,18岁的罗一秀受父母之命,嫁给了14岁的毛泽东,在父母从小的封建“贤顺”教育下,尽管与毛泽东没有事实婚姻,但罗一秀依然按照从小学到的,孝敬公婆,打理家中,在毛家3年后,罗一秀感染痢疾逝世。

毛泽东对当年无奈的自己、对没有感受过真正爱情的罗姐姐、对被封建荼毒的女性们都感到深深的同情,在听闻赵五贞近乎“残忍”的自杀方式时,他怒火中烧,发声痛斥封建糟粕。

被迫结婚

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正和父亲因读书之事陷入争执。13岁的毛泽东有读书救国之心,想受新式教育,而父亲只想安一隅之地,想让毛泽东在私塾接受旧式教育,将来会清算账目,守住家中得来不易的田产就好,两人各执己见,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执。

而毛泽东这时所在的私塾,有一位先生毛宇居,其专横的教学态度、只让学生背死书而不亲自讲授的教学方法等都令毛泽东十分鄙夷,说什么也不肯去私塾。

毛泽东的父亲不愿得罪私塾先生,想把毛泽东送回私塾,无奈毛泽东送进去就扫出来,送进去就扫出来。

最深的一次矛盾,是在一次家宴上,家族中亲戚聚集颇多,父亲和毛泽东因读书之事当场起了争执,父亲一气之下说了难听的话,称毛泽东“懒惰无用”,并坚持不允毛泽东受新式教育。

少年毛泽东自尊心受辱,径直跑到河塘边,以死相逼,尔后又离家在山中流浪了3天之久,才回到家中。

母亲担心不已,父亲暴怒,要他按照封建社会的习俗,下跪认错,毛泽东坚持不双膝下跪,最后要求父亲尊重自己的意见,才愿意跪下一条腿认错。

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文七妹)

父亲眼看管不住毛泽东,便萌生了为他娶妻子的念头。父亲认为,娶了妻子,便能栓住毛泽东。

思前想后,父亲相中了与自家有亲戚关系的罗家大姑娘,罗一秀。

罗一秀的祖母与毛泽东的祖父是堂兄妹,按辈分算下来,罗一秀是毛泽东父亲的表侄女,是毛泽东的表姐。

彼时毛泽东才14岁,才方从一个儿童蜕变为少年,正是读书学习、深入理解世界的到时候,父亲却要为他娶妻,用家庭捆绑他,毛泽东自己不能接受,每日都在表达着自己的抗拒,但是父亲对毛泽东的反抗视若无睹。

在他看来,一来表侄女家境殷实,从小受过教育,会识字,对外能帮衬毛泽东打理家产,二来罗家向来家风良好,表侄女贤良淑德,对内又能照顾家务,一位再合适不过的儿媳妇。

而罗家,罗一秀同样对这桩婚姻充满不安。

表弟比自己小4岁,而且听传来的消息,表弟的态度是抗拒的,他自己并不同意这门婚事,嫁过去又该如何相处呢?

但多年来的贞德教育让罗一秀不敢对大家长说出心中的顾虑,她也只能随波逐流,父亲让她去哪,她就只能去哪。

不管毛泽东和罗一秀如何抗拒和不安,两家家长定下的婚期还是如约来临了。

罗一秀脸上掩饰不住的害怕让情绪低落的毛泽东几乎在瞬间就认识到,在这样的封建大环境下,不只有自己被包办婚姻捆绑着,千千万万个封建思想下成长起来的女性,她们何尝不是受害者?

观罗一秀,她面若银盘,弯眉漆黑,长得活泼讨喜,行为表情却将这份活泼全然压了下去,眉眼之间不是18岁女孩子那种生机盎然,反而竟然显现出一些麻木……

她坐姿端正,却拘谨得厉害,也裹了小脚。看着这样的罗一秀,毛泽东莫名地悲从中来,读书的念头更加强烈地盘踞在他脑海里。

他迫切地想要破除一些什么东西——非常迫切。

毛泽东对罗一秀说道,自己不会与她有事实婚姻,待时机成熟,他会放她另嫁。

但这样的“自由承诺”对罗一秀来说,是有些痛苦的——她并不是因为得不到“丈夫”爱而痛苦,而是从小的教育,让她以为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自己不够贤德而导致的,她为自己“被嫌弃”而难过。

她对自由没什么概念,改嫁对她来说更是一个有些“耻辱”的事情。

刚开始,罗一秀被“毛泽东妻子”这个身份压得喘不过气来,封建礼教告诉她,她必须讨好丈夫毛泽东,因此,她面对冷淡的毛泽东,常常与他自说自话,独自吞下冷漠的苦果。

后来,罗一秀不愿日日沉浸于自说自话的痛苦中,这个聪明的女人找到了与毛泽东相处的合理方式,便是将他当做自己的弟弟就好了。

此后,她敛去了让两人都不自在的“妻子讨好丈夫”,而像大姐姐一样与毛泽东相处,毛泽东也渐渐将她当做长姐一般尊敬。

私下里,她已经放弃了“毛泽东妻子”这个身份,但在外人看来,她依然是合格的“毛家长媳”,在处理整个家族的关系上,她游刃有余,家中杂物打理得事无巨细,对公婆也很孝敬,家中没人不称赞她。

只是,毛泽东的父亲对于儿子一直不肯“圆房”之事很是不满。

这样的日子一过3年,期间毛泽东还被父亲送去了米店当学徒,但不管在家里种田还是在米店当学徒,毛泽东一直没有放下过手中的书,从各类小说到“改良派”著作,他看了个遍。

1910年春节,喜庆的氛围里,毛泽东暂时和父亲放下争执过年,罗一秀与婆婆文氏将节日办得热闹非常。

但就是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罗一秀突然得了重病。

1910年2月11日,大年初二,罗一秀突发细菌性痢疾,痛苦难当。对于现代人来说,痢疾不是什么大病,但以当时的条件来说,痢疾是能夺走人生命的不治之症。

不幸,罗一秀没有躲过这一劫,大年初二当天,她就在家家户户的鞭炮声里闭上了双眼。

对于罗姐姐的死,毛泽东是感到难过的,那是一种对于亲人逝世的痛苦。

毛泽东幻想着,如果生在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罗姐姐是不是能享受到自由的美好,享受到爱情的美满。他心中对于遥远的新时代的向往更为迫切了。

秋天,毛泽东便毅然决然离家出走。走前,他给父亲留下一封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直到这时,父亲才意识到,多年来,儿子的固执不是与自己作对,更不是所谓的叛逆,他的心中真的有一份必须要坚持的志向。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

虽然罗姐姐离开了,但是她是留在毛泽东心中最深刻的有关封建社会女性的形象,毛泽东对罗姐姐一直有一份愧疚,这份愧疚来源于他心中对于广大受封建荼毒的女性的同情。

1919年赵五贞自杀的消息,让他立马想起了罗姐姐,更是愤怒,这下10多篇文章,痛斥赵女士的死是由于社会、母亲、夫家“三面铁网坚重围着,求生不能”,“这件事的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愚昧”,“思想不能独立,爱情就不能自由”。

对于罗一秀与自己的婚姻,他是完全不认同也不承认的,但是历史原因,让他与罗家有了羁绊,那么他也将辩证地看待。因此,毛泽东常去罗姐姐家中探望,与罗一秀一家关系都很好。

故情难忘

1925年,已经与杨开慧结为夫妻的毛泽东带着杨开慧回到韶山老家,准备看病的同时开展农民运动。

杨开慧陪毛泽东去看好了病后,恰逢上巳节,毛泽东前去拜访了罗一秀的父亲罗鹤楼。

毛泽东的到来让痛失女儿的罗鹤楼喜出望外,他为毛泽东张罗了一桌席面,席间,还有罗鹤楼的弟弟罗立芳以及侄儿罗石泉等人,叙旧后,毛泽东逐渐将话题转向农民革命,对于农民能不能成事,罗立芳有些疑问。

他问毛泽东:“润之先生,您说要把贫苦农民团结起来,可是民国7年的时候钟志申等人就做过了,他们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被搞得家破人亡了。”

杨开慧与毛泽东

毛泽东听罢,说道:“如果只有一块篾片的话,那么很容易就会被折断,但是如果有一把的话,想要折断它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

罗立芳恍然大悟,明白了毛泽东口中“团结一切能团结起来的群众”是什么意思。

此后在韶山的6个多月,毛泽东常常来拜访罗鹤楼,在他的影响下,罗家对于中国共产党颇为信任,罗家众多子弟,如罗立芳和罗石泉,通过毛泽东的介绍,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一起为农民革命奔走,为革命奉献青春。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大肆追杀共产党人,罗家与毛泽东关系密切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国民党有意为难罗家。

为了避难,罗家举家搬迁,离开韶山,前往华容地区安家。1931年,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迫不得已投奔罗家,罗家没有避嫌,反而将王淑兰迎入家中,并主动要求照顾毛泽民与王淑兰的养子毛华初。

1940年,在华容县秘密开展党内工作的罗一秀之弟,罗石泉不幸被俘,毛泽东知情后担心不已,好在次年,罗石泉被放了出来,但出狱后罗家已经不在华容。

罗石泉颇为困窘,毛泽东自己这边都不宽裕,却立马为罗石泉寄去一些钱和两百斤大米,希望罗石泉可以走出眼下困境,继续为革命奋斗。

罗家人对于革命的支持,对于毛家革命者的帮助,毛泽东一直记在心里。毛家修立族谱,将罗一秀列为“原配”,并将杨开慧烈士第三子毛岸龙过继给罗一秀,毛主席并未反驳。

罗姐姐有个妹妹,嫁给了黄谱臣,算起来,可以与毛泽东称为连襟,只是他与毛主席并无什么来往,只是偶然见过一两次。

1950年,在柳州铁路上班的黄谱突然去信给毛泽东,表示自己不愿意留在柳州,想要毛泽东将自己调回湖南老家工作,毛泽东此时正在苏联访问,没有及时收到信件。

回国后,毛泽东看到这封信的署名,一时没有想起来黄谱臣其人,直到想到罗姐姐,他才回忆起来,毛主席的时间宝贵,这种信件他一般不贵,但是这次,他却给黄谱臣回信了。

信中鼓励黄谱臣继续留在柳州为新中国添砖加瓦,不必去别处。信虽简短,却也难得。

杨开慧烈士的母亲向振熙80岁大寿时,毛泽东太过忙碌,无法离京,岸英将回到老家,看望外婆,顺便也探视一众亲友。

出发前,毛泽东将岸英叫来,嘱咐一番,最后,他特意叮嘱岸英,要去罗家看望一下堂舅舅罗石泉。

岸英刚至韶山,却发现堂舅罗石泉已经等在了毛家宗祠。原来,罗石泉听闻岸英要来,心下欢快,早早便来等候。

岸英与罗石泉相谈甚欢,问到舅舅家里情况时,舅舅摆摆手说还好,岸英便知道舅舅家恐怕并不富裕,于是主动提出带一个表弟出去,好为舅舅家里减轻负担,哪知舅舅干脆地拒绝了,表示不要给毛主席一家添莫须有的麻烦。

岸英只好作罢,告别的时候,岸英不顾舅舅推辞,将身上的500元钱都留给了舅舅一家。

回到北京家中,毛主席特意问起岸英罗石泉一家生活如何,得到岸英不太富裕的回答后,便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500元,要工作人员寄给罗石泉。

主席的稿费向来不是他自己保管,有定数,一般用来资助进步爱国人士,或者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资助一些给亲友,这次直接支出500元寄给罗石泉,的确很是难得。

收到信后,罗石泉感动不已,他写信告诉毛主席,自己没什么愿望,就想去北京看一看就好,不知主席是否同意。

建国后,对于想要来北京看望他的亲友,毛主席是一概拒绝的,他不愿意让自己的私事占用公共资源,但是这一次,毛主席破例同意了。

罗一秀罗姐姐,那位可怜的女子,她留在毛主席心中被封建社会荼毒的妇女形象一直让这位时代伟人深深同情着,罗家对于革命者的帮助毛主席也同样记在心里。

主席对罗石泉去信回复道:“石泉兄,信收悉,很想念你承蒙关注,甚为感谢!”

收到回信,罗石泉很是高兴,便带着信前往北京,见了毛主席,与他相谈甚欢。见过毛主席,见过如今的北京,罗石泉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乡。

1959年,毛主席回到韶山,见了罗一秀四妹妹的丈夫毛华村,毛华村家中贫困,打着赤脚,见到主席很是难为情,主席却亲昵地拍着他的肩膀,和他聊天,毛华村渐渐放松下来,与主席相谈甚欢,走时,主席给他留下了一双皮鞋。

在毛泽东心中,离去的不是罗姐姐,是一个在封建下无路可走、被“三面铁墙”逼迫着的没有自由可言的妇女,是那时中国千千万万个妇女的缩影。

从二百斤大米,到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到一双皮鞋,都是毛泽东对穷苦人民群众深深的爱意之体现。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