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冯南垣  河南省晋商会 

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研究报告:港澳引领,大湾区将先行实现碳达峰

   发布时间:2021-07-07 16: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553    
核心提示:粤港澳大湾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均低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指标较优。碳达峰、碳中和,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之一。作为中国建设密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碳中和,既是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危机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未来的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晋商年会  全球晋商年度峰会

粤港澳大湾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均低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指标较优。

碳达峰、碳中和,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之一。

作为中国建设密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碳中和,既是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危机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未来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中规院深圳分院、中规院粤港澳研究中心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指数发布会举行,会上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年度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7月7日,中规院深圳分院详细发布了这一《报告》,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次,对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进行形势研判。

《报告》认为,城市是实施碳减排的主战场,而绿色低碳的城市规划设计是助力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首要环节。城市社区是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治理的基本空间单元,是各类城市生活场景的空间载体,因此,从空间尺度视角,绿色低碳的社区规划设计是大湾区实现碳中和的“牛鼻子”。

大湾区低碳发展指标较优

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均低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指标较优。

(资料来源:中规院深圳分院)

其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2020年11月的施政报告中介绍,香港的碳排放量已在2014年达峰,人均碳排放峰值为6.2公吨,2018年人均碳排放降至5.4公吨,相较2005基准年下降约36%。香港特别行政区将致力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澳门环境保护局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碳排放量已经进入碳排放峰值波动区间。

2010年,广东省和深圳市列入全国首批低碳试点范围。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有条件的地区或行业碳排放率先达峰。

《报告》指出,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高的城市,单位GDP碳排放量相对较低。

具体而言,大湾区各个城市中,单位GDP碳排放量最低的是澳门。深圳、香港、广州等单位GDP碳排放量与英国、挪威等国家排放水平相当,略低于美国。江门、惠州等单位GDP碳排放量高于我国平均水平30%-50%。

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均在58%以上,且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较大,单位GDP碳排放量相对较低。

(资料来源:中规院深圳分院)

从碳排放总量看,碳排放较高的区县主要集中在环珠江口区域。各地市中心城区碳排放量较低,由于产业转移等因素,紧邻中心城区的区县碳排量较高,而更外围区县碳排放量较低。

从单位GDP碳排放量看,单位GDP碳排放量较高的区县主要集中在大湾区西部及东部的外围区域。单位GDP碳排放量较低的区县主要位于珠江口周边及中部区域。大湾区内58%的区县及地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优于我国平均水平。

从单位人口碳排放量看,单位人口碳排放总量较高的区县主要集中在大湾区外围区域,并由外围向中部逐步递减。单位人口碳排放量较低的区县主要位于广州、深圳等城市。大湾区内70%的区县及地区单位人口碳排放量优于我国平均水平。

基于区域、城市、社区尺度的低碳建议

《报告》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的数据计算得出,2017年大湾区碳排放总量约3.69亿吨,城镇是碳排放的主要空间。陆地森林植被是固碳的主力,固碳总量约1.75亿吨,固碳量仅占排放量的47%。

大湾区碳中和格局与城镇与生态空间格局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圈层式结构。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集中于珠江口,特别是广州、深圳、香港等经济高度发达的核心城市,而碳汇主要分布于外围生态屏障地区,内部城市排放,外部森林吸收,碳中和的实现取决于二者的动态平衡。

《报告》指出,大湾区人口众多,城镇化率高,生态碳汇总量有限,未来依靠区域内部资源实现碳中和的难度较高。需加强大湾区碳中和区域协同合作,明确城市碳中和差异化发展时序和协作关系。推动形成跨区域碳补偿和碳排放交易机制,完善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平台。

针对大湾区的碳中和,《报告》从城市尺度提出了如下5条建议,包括强化总量与指标约束;能源结构清洁化; 产业结构低碳化;交通体系绿色化;碳汇空间优质化。

此外,城市的居民日常生活发生在不同空间,《报告》选取深圳龙岗区的爱联陂头背村、深圳东站、龙岗大运中心为例进行碳中和精细化测算,关注居住生活、交通、休闲娱乐不同生活场景下碳排碳汇特征,从社区尺度提出了不同空间的碳中和策略路径。

具体包括:降低建筑能耗;根据城市更新的方式,采用“局部提升改造”或“系统化改建”的建设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取代传统以居住主导碎片化的改造整治,坚持规划引导,实行片区统筹,整体开发等。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