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冯南垣  河南省晋商会 

大学校长书记热议:如何让青年科学家敢于坐冷板凳

   发布时间:2022-12-07 11:35     浏览:358    
核心提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如何让青年科学家有敢于坐冷板凳的勇气和毅力?这是第二届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上,六所高校校长书记围坐在一起时热议的话题。我们要用好的评价体系、强有力的资源支持,让青年人不是在冬天而是在夏天坐冷板凳。冬天坐冷板凳,是坐不住的,但是到了夏天,大家都愿意坐冷板凳。只过夏天、不过冬天,我们的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晋商年会  全球晋商年度峰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如何让青年科学家有“敢于坐冷板凳”的勇气和毅力?这是第二届“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上,六所高校校长书记围坐在一起时热议的话题。

“我们要用好的评价体系、强有力的资源支持,让青年人不是在冬天——而是在夏天坐冷板凳。冬天坐冷板凳,是坐不住的,但是到了夏天,大家都愿意坐冷板凳。只过夏天、不过冬天,我们的基础研究就搞上去了。”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感慨道,“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前不久,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公司共同主办了“青年科学家502论坛”,在论坛的“校长圆桌”环节,薛其坤和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大湾区大学(筹)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厦大学校长张宗益,一起围绕如何“引导、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教师,甘坐冷板凳、探索长周期重大科学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

此前一天,2021-2022年度“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线上举行。“青年科学家502论坛”正是为“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聚焦原创,突破边界”,旨在通过搭建科学家代际之间、领域之间的交流平台,瞄准“从0到1”的原始创新,鼓励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合作,支持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与发展。

就像薛其坤在开幕致辞时提到的那样,论坛名字中的“502”,不仅仅是指向“50人”这个获奖者的数目,还指向了“50年”这一期许,是“对未来科技产生重大影响,为人类的进步提供答案”的一种可能。

大学这一聚集了优秀科学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如何在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是每一位校长书记始终在思考的事。韩杰才感慨道,高校里很多年轻人很容易把热点问题当作基础问题来研究,追求“写文章快”或是“引用次数多”,这一认知需要转变。

让田刚更为忧心的是,当前很多高校人才培养的机制具有单一性,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此外,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有所创新,例如可从兴趣、对研究的执着、对整个知识面的掌握、创新性想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助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对年轻人的培养不能着急,要把基础打好,至少在几个学科上都有较好的造诣,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快适应新环境,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好的基础,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田刚说。

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张宗益认为,要为青年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造合适的机会,还要提供足够的激励因素,鼓励青年以百米速度往前冲。

他说,要给予青年科学家,尤其是外来青年人才平等的学术话语权,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要从地方政府、头部企业、相应的科研院所等方面促进合作,汇聚各方资源,引领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宽容失败。

韩杰才表示认同,他同时呼吁加大对平台、经费、政策等资源的投入,让青年科学家们有更多“敢于坐冷板凳”的勇气和毅力。

“我呼吁每一位掌握资源的企业家、大学校长和政府领导,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这一步走出去,也许我们的基础研究,我们的原创性和突破,就会越来越多。”他说。

陈十一提到,近年来,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得非常迅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高等教育都将围绕着“科教、人才、创新”这三个重要的方面进行发力。

李儒新介绍,上海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每年有80%的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到实验室,有10%的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收获科研成果。

“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方式,例如学院下面不设置学系,在课程设计方面,将基础学科和课程进行全面的安排,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李儒新说。

他还提到,许多高校都承担着建设和运行大科学装置的重要责任,这为培养多学科交叉的人才提供了机会。比如,在上海科技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就与上海科创中心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行了密切融合,这也将“人才培养”与“大科学设施的建设、运行”进行了有机融合。南方科技大学也在深圳市的支持下,深度参与了大科学装置建设。

“我们培养多学科交叉的人才,能够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大科学装置建成之后面向用户是多元化的,也包括海外用户,这对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创新人才培养都很大的帮助。”李儒新说。

长期以来,回答好“钱学森之问”是大学的重要使命,而杰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究竟该如何突破?谈及这个问题,薛其坤思考良久。

“在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破解‘钱学森之问’,还是优秀人才的培养,我们首先要立足时代,立足世界科研前沿,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在这个方向上部署我们的课程、学科、科研,这是学校需要认真考虑的。”薛其坤说。

论坛上,由“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出并投票产生的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发布,体现出以获奖人为代表的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研判,和对“从0到1”的原始创新的不断探索。人类历史走出困顿,大多始于科学之光的指引,“从0到1”的创新精神则是科学之光燃起的第一簇火花。

“科学探索奖的精神就是强调基础研究。”陈十一说,中国教育不仅要做大,同时也要坚持创新、做个性化的研究,如何平衡既有大的贡献,又有新的个别的研究,这是中国高等院校在今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