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3年6月28日 10:04


 造人补天女娲氏 定规衍道尧舜禹
  话说鸿蒙初辟,天地混沌如鸡子,有一圣人盘古出世,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日长一丈,则天高一丈,地厚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年,天高地厚莫可蠡测。然后,盘古化气为风云,声为雷霆,眼为日月,体为山岳,血为江海,肉为田土,毛发为草木等等,有此一大世界,才有三皇治世。
  三皇为天皇伏羲氏,地皇女娲氏,人皇神农氏。伏羲排八卦,推演大道暂且不说,先说女娲,见日月山河俱在,却依然寂寥,就抟土造人,世界从此才有了生气。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月,水神共工天柱不周山,使得天塌地陷,生民不得安宁。女娲遂炼五色石补苍天,斩巨鳌足立四极,并杀了为祸的黑龙,堵住了漫延的大水,人间才重归平静。如今我晋地率多女娲氏遗迹,吉县壶口瀑布有万年前的女娲造人补天的岩画,浮山县有女娲造人补天所在的女皇窟,平定县有补天台,万荣县有后土祠,洪洞县还有女娲陵。女娲补天后,又有圣皇出,号神农氏,教民稼穑,且尝百草,解民病患。如今高平市也有关于神农氏的众多遗迹。如神农城、神农泉、五谷畦等。这些遗迹,无不表明我晋地是华夏文明之火点燃的地方。
  三皇之后,便是五帝。五帝为黄帝、炎帝和尧舜禹。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我省晋南一代。而尧舜禹时代,也是我国从神话传说时代向信史时代过渡的关键时期。尧之仁、舜之孝、禹之勤敏以及他们的主要臣子后稷之贤德、皋陶之明断、伯益之谦抑,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主流价值观,也是我三晋为华夏文明最初的贡献。
  
  第一回 先秦
  子夏西河设教传文脉 荀况稷下祭酒启法家
  话说禹受了禅让,在位几十年,想循故例,将位子再禅让给益,但天下人都服膺禹之子启的贤德,于是益就退避,启即了天子之位,建立了夏朝,这便是我国“家天下”的开端。千年间夏亡商继,成为我国文明的正式开端。商历经六百年,纣王无道,起源自西北的周部落顺应天命,夺了商鼎,成为天下共主。周王封建天下,在成王时,将原唐国之地,分给了自己幼弟叔虞。叔虞之子后来继位,迁都于晋水畔,改国号为晋。从此我华夏文化中,赫赫有了晋文化一脉。
  周以西周东周为分期,周平王迁都洛邑,是为东周。史家称这东周时,又曰“春秋战国”。春秋末年,圣人孔子降世,为天下师,创万世法。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其中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共有十人能传了圣人衣钵的,所谓“四科十哲”,如今还被供奉在孔庙里陪着圣人。单说文学科弟子卜商,字子夏,小孔子四十余岁,正是晋国人。孔子死后,子夏便回到故乡,在魏国西河一带讲学,弟子有成者,李悝、吴起、田子方、段干木、公羊高等,俱是一时英杰,史称“西河设教”。
  在学术史上,子夏是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学者多认为,儒家的经学是由子夏一系所承继下来的。易之传,诗之序,春秋之公羊、谷梁等,都是子夏所传授。而其通经致用的思想,也和晋文化中顺应时变的特色相呼应,成为春秋末期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这股变法大潮,以李悝在魏国变法为开端,以商鞅在秦国变法为大成,而前者是亲传弟子,后者则是再传弟子。同时在各国变法中,中华文化产生了法家一脉,则子夏虽说儒学宗师,还是法家的奠基者。
  二百年后,晋地又出现了一位思想巨擘,就是赵国人荀况,晚年游学齐国,在稷下学宫三任祭酒,在众多学者中,独独被称誉为“最为老师”。他学术渊博,时人称“卿”而不名。荀况是孔孟之后的儒家又一位代表人物,他顺着孔子讲“仁”,孟子说“义”的思想脉络,提出了“礼”“法”的重要概念,即对社会中人的行为规范特别重视。因为人性本恶,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生事端,所以需要圣王和礼法的约束。荀况又认为天行有常,不因尧存,不以桀亡,治乱吉凶都缘于人本身的行为,人必须“制天命而用之”。这无疑是开法家学说之先声。无怪乎他的弟子韩非能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文明确立的时期,对于整个中国如此,对于三晋也是。从此开始,晋文化以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树立于巍巍神州,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由子夏、荀况和晋人先祖们共同创造的顺应时变,刚健进取。
  
  第二回两汉魏晋南北朝
  霍去病封狼居胥释法显求法天竺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仙李白所写古风中的名句,说的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雄浑气魄。这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开始,且“百代皆行秦政治”,为后世所有的王朝确定了范式,虽有所损益,但终究核心不改。秦二世亡,楚汉相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了汉朝。汉历四百年而亡,三国鼎立,最后又由司马家收拾了棋局。不几年,八王之乱,引得胡人南下,晋朝败退江南,重立了宗庙社稷,接着有北边却是游牧民族的王朝旋起旋亡。中国又进入一个大分裂的时代。
  在这期间,我晋地处胡汉之间,战时不免受兵火之害,而和平时却也能享民族交流融合之利,晋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雄浑气度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西汉初期屡为匈奴所苦,连高祖刘邦也会被围在大同白登山。经过文景两帝的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到武帝时,终于有了和匈奴一战的实力。卫青七战七胜,未尝一败,霍去病奔袭千里,封狼居胥,最终把匈奴赶到大沙漠以北,解除了百年来的威胁。而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成为后世所有军人共同的精神支柱。
  晋人名将彪炳千秋,文事也称誉一时。东汉介休人郭泰,是“天下楷模”,他讲学的场所,是北方最重要的学术文化交流之地;东晋闻喜人郭璞,无学不窥,死后还被写入“神仙传”;东晋安邑人卫夫人,四世书法传家,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
  而在这一时期,苦难促进了宗教的兴旺。无论是本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都在晋地生根发芽。对道教来说,晋地是北天师道的策源地和文化中心;在佛教来说,东晋代县人慧远在庐山结白莲社,发愿日后往生净土,这便是净土宗的由来。而北魏时雁门人昙鸾在交城玄中寺弘扬净土学说,历代高僧相继,而且在唐朝时由遣唐使传入日本,今天日本还视玄中寺为净土宗祖庭。东晋临汾人法显,感叹于寺院多占土地,僧侣不劳而获,奢华无度,于是西行求法,求回律藏,是中土僧人西行求法第一人,且大大促进中印两大文化的交流。
  法显西行,在外十五年,历经三十余国,虽说是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但这种为寻求真理不惧艰险的行为,更为晋文化树立了坚定不屈的风骨。
  
  诗词中的山西
  诗经·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杜甫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风辞》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题晋祠》汪藻
  一脉泉随天地老,悠然洗尽半生心,欲令惠及生民远,须道仁同此水深。圣母慈灵昭住古,高题崇号重来今,登祠拜罢秋无际,目极西城万亩阴。



TAG: 山西 文化


顶:0 踩: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4 (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68 (68次打分)
【已经有1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