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沁源秧歌协会赴京慰问演出告诉你“沁源为何是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5年6月14日 00:15


2015年6月13日下午,山西沁源秧歌协会赴京慰问演出活动在北京北苑大酒店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由北京沁源同乡联谊会与山西沁源秧歌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天赋集团具体承办。

慰问演出中上演了“小二黑结婚”等十分具有上党特色的剧目,在京的数百沁源及老乡们受邀参加,活动组委会介绍,本次活动的主旨是“纪念抗战胜利 弘扬太岳精神 传承沁源文化 服务家乡建设”。

沁源秧歌

又称“沁源小调”,是由当地民歌发展起来的地方小剧种戏曲。最初的活动形式是不分男女表演者伴以腰鼓的说唱。沁源秧歌的音乐属多调式民歌体。它的曲调大部分是四句为一个乐段。由于它的声腔全是来自于沁源民歌,因此音乐属于曲牌体。

沁源为何拥有“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称号

晋东南太岳山东麓,沁河之畔。

沁源,一座拥有“英雄的人民”的“英雄的城”。60多年前,这里的抗战军民用“没有人民的世界”包围了日寇的“山岳剿共试验区”,将日军据点变为了侵略者自己的囚笼,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1937年底,薄一波率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在沁源这个偏僻的山城开辟了太岳根据地,此后的8年里,沁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太岳区领导机关和抗日决死队总部所在地,一直是侵华日军的“心头之患”,成为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区。

1940年秋末,日军在遭受百团大战重大打击后,以“铁壁合围、反复合击”的战术疯狂向太岳根据地进行报复。日军所到之处,无不“三光”:沁源北部的重镇郭道,几百户村民和商店房屋全部化为灰烬;当时沁源全县不过8万多人,仅仅几个月内被杀人口竟达到4900人,其中数百户人家被杀绝;粮食除了被抢掠外全部被烧毁,除了王和、王陶、柏子三大村外,全县村镇基本被烧光。

在沁源县阎寨太岳军区旧址,79岁的八路军老战士胡乃武向记者讲述了他亲眼所见的“火海血泊曹家沟”,60多年前那悲惨的一幕幕让老人难以平静。曹家沟位于沁源县城西面的一个半山坡上,原本是个只有两户人家的宁静的地方,1940年冬日寇的扫荡却让这儿血流成河、尸骨遍野。“鬼子把抓来的老百姓都赶在一个院子里,然后在楼板上、地上铺上谷草,在院子四周垛上玉米秆、柴禾、靠上木料,又在院子前面架起机枪。然后,他们在柴草上浇上汽油,从四周点着火。”就这样,120多口人在日军的狂笑取乐声中被活活烧死,其中好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妇女和还没有来得及看清这个世界的婴儿。

至今,胡乃武都清楚地记得,遭受日军大肆烧杀后的曹家沟满目焦土,遍地瓦砾,残垣断壁上留下满满的一排死者身形的印迹,四周到处是变形的尸体和牛羊残骸,惨不忍睹。“日本鬼子净糟蹋我们中国人了。”

当地人告诉记者,自隋代立县以来,沁源这座古城虽然偏远却一直宁静祥和。可自从日本人来了,这里的百姓便坠入了人间地狱。“城边的文昌楼,那是沁源最美丽的建筑,竟被日本人当作存粮的仓库,最后被一把火烧了。”沁源县官滩乡有个名叫紫红的小村落,相传是当年蔺相如路过此地看到草深林茂、万紫千红而得名,可这个原本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却并未因地处偏僻被日本人放过。当年的抗日儿童团团员曹显强老人告诉记者,日寇扫荡紫红,将村民王天保当时怀孕7个月的母亲用刺刀活活挑死,村民曹吉堂、王富元等几十人被残忍杀害,尸首被分抛野外。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竟有多家惨遭灭门。

记者在紫红村看到,当年被日本鬼子烧掉的房子的残迹至今还在,如今,因当年亲眼目睹母亲遇害而受刺激疯了的王天保每天都会到那里呆坐一阵。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沁源人从来没有被吓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每一个沁源人都在战争中组织了起来。

1942年11月11日,太岳区党委书记薄一波以太岳区党委名义发出《关于反扫荡的决定》,提出了在党委和军区、纵队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长期围困敌人的方针。薄一波在《七十年奋斗与回顾》中这样记载沁源人的斗争策略:“当时根据太岳区党委的决定,沁源县委又作出了具体部署,动员一切力量严密封锁和彻底地围困敌人。主要是通过在敌占点、线周围彻底转移群众与空舍清野,做到距离据点10里以内,距离交通线5里以内,保证没有一个人与一点可利用的东西(粮食、柴草、水源等)。同时组织临时脱产的武装民兵,帮助转移出来的群众,树立同舟共济的对敌观念。”

从1942年11月起,沁源对外交通的重点二沁大道长达近百里的交通线两旁的10里以内,15000名群众迅速实行了有组织的大转移,1600平方公里的地方成了“没有人民的世界”。老百姓先是空舍清野,自动毁掉不能带走的东西,连村里的水井也填平或者倒入粪便,隐匿到深山老林与鬼子周旋,使敌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城关据点的日军指挥伊藤少佐向临汾师团部写信说:“来到这里没有人,没有粮,没有水,天天有病倒的……”
                                                               
接着我军民又掀起“抢粮运动”,组织起来乘夜摸进敌据点将敌人抢劫的粮食运出来,一夜之间,竟有万余民众出动。后来又发展到“劫敌运动”,使日本鬼子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在全县8万人中,有1万多人踊跃支前,1万多人配合八路军、决死队和民兵作战,破路、断粮、填井、埋雷,昼夜袭扰,把敌人搞得焦头烂额、精疲力竭。沁源人因此被毛泽东赞为“英雄的人民”。

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日军活动范围越来越小,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1945年4月,被困两年半的日伪军终于无力抵抗,狼狈逃窜。这就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闻名的“沁源县二年半围困战”。

据统计,在“围困战”中,我军民共与日寇进行大小战斗2730余次,毙伤日伪军4200余人,仅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就达940人。延安《解放日报》1949年1月17日发表《向沁源人民致敬》的社论:“模范的沁源,坚强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8年抗战,沁源人付出了巨大牺牲,全县95%的房屋被烧光、炸毁,整个古城被彻底毁灭,全县牺牲2万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4。但英勇的沁源人民也创造了一个永载史册的经典:在两年半的围困战中,没有任何重武器的沁源人,以誓不妥协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坚忍,迫使残忍的日本人逃离沁源。抗战8年间,没有一个沁源人当汉奸,全县没有一村建立“维持会”,无一人投降。“沁源人不但一般老百姓不当汉奸,乡绅地主也没有投降日本人的,就连大烟鬼地痞流氓二流子也没有一个人为日本人服务。”即便现在,沁源人说起这个都很骄傲。祖籍沁源河西村的著名美籍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任之恭曾对赞许他“功成名就,颇值得骄傲”的友人说:“我这一辈子最感骄傲的事情,是我的故乡在抗战时期没有出过一个汉奸。”

“两年半,这是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无法缩短的三十个月,沁源军民相濡以沫、共度难关。”多年后,薄一波回忆起那段岁月时不禁感慨万千:“离开祖祖辈辈营造居住的土窑,填死村里几代人为之付出生命付出期望的老井,留下这些庄稼汉为之辛苦为之忙碌走到天边也要带走的粮食,对于这群黄土地上的儿女们,是怎样的撕心裂肺,难以割舍。然而,动员令下达后,他们却在几天之内就在部队的掩护下迁移到深山沟,随身仅带着日常必需的衣物用具,一走就是两年半。”《新华日报》的社论这样评价道:沁源围困战的胜利,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团结一致,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打败的。

岁月是一条永远奔流不息的大河,我们可以听见它不同的支流以同一种方式和声音向我们诉说。如今,在沁源仍保留着“正气沟”、“坚定庄”,从这些地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更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像泥土一样朴实、像露珠一样晶莹的灵魂,那些共和国的基石!

 


TAG: 北京北苑 大酒店 山西省 天福集团 组委会


顶:1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 (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5 (121次打分)
【已经有1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