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西在变 从资源省向文化旅游省转变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09年6月01日 18:49


  提起山西,人们马上会想到煤。过去,山西人以“煤”自豪,今天,面对席卷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山西作为一个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省份,经济亦 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困难局面。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山西省强烈意识到,单一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越来越不适宜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山西人开始走上 一条从挖煤到挖文化的转型之路。

  单一的产业结构,放大了金融危机对山西经济的冲击。面对挑战,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山西转型求变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山西一直扮演着我国能源供应基地的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之初,山西凭借煤炭生产,经济排名全国前列。而后,沿海腾飞,东部崛起,山西却日益落后,单一发展煤炭产业,使山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空气污染 指数长年居高不下,地下水系被严重破坏。上世纪末,山西省人均收入居全国倒数第一。更令人痛心的是,一提到山西的发展,一些人还是只想到煤,只看到挖煤带 来的眼前利益,沉溺于煤炭卖方市场的“牛市”。

  煤炭,无疑是山西发展的天然优势。但是,如果把眼光只盯着这个优势,必然忽略了其背后的隐患。况且,这种隐患转瞬即变为现实。

  山西必须变。

   一位山西省领导说,单一的产业结构,放大了金融危机对山西经济的冲击,同时也为山西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他们在巩固加强第一产业,优化 提升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全省矿井数量由目前的2600座压减到1000座,为优势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市场 空间和资源环境空间。

  什么是山西新型产业?现在去问山西人,几乎都会回答:山西文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把文化资源大省打造成文化经济强省,山西制定的战略目标是,经过8年到10年的努力,使文化产业在全省GDP中的比重,由现在的4%提高到全国 上游水平,使山西不仅成为中国现代化新型能源基地,而且成为文化经济强省。

  其实,山西省早在2003年8月,就正式出台了《山西省 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决心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山西省也正经历着这样 的变换转折:山西人选准了旅游,决心像挖煤一样挖掘文化,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关人士介绍,近五年来,山西旅游业总收入以年均37%的 速度增长,成为全省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山西努力的方向

  在山西,有一种说法:“山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挖个洞就可以采煤;山西文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围起墙就可以收费。”的确,山西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还处于“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三流的产品”的状态。

   “华夏文明看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发端于旧石器时代的山西文化,历经数千年演进而不绝,遗有35000处文物古迹。现存宋辽及以前的地面 建筑占全国总量的7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国总数的11.5%,现存唐代以来彩塑12712尊,现存古戏台2888座,现存汉唐至明 清寺观和墓葬壁画25000多平方米,北魏至明清石窟寺300多处,战国至清代10个朝代的长城共2500多公里,这些都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华文明的“ 主题公园”和“中国地上博物馆”。

  山西还有近年来人气越来越旺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以及祁县乔家、太谷曹家、灵石王家、榆次常 家等旧时富商巨贾的深宅大院。五台圣境之神秘、根祖庙堂之沧桑、晋商大院之幽深、黄河气势之磅礴……美不胜收、令人神往。得天独厚的旅游人文资源与自然资 源相得益彰,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大文章正在破题。

  除了这些不可移动的物质文物,山西还有附着于这些文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以五台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恒山为载体的道教文化,称雄明清五个世纪的晋商文化,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心的红色文化,以及地方戏剧、民间工艺文化等等。

  山西还是一片智慧的土地,这里思想活跃、人文荟萃:荀况、关羽、武则天、王勃、王昌龄、王之涣、王维、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关汉卿、罗贯中、赵树理等等杰出人物,都是这片土地孕育的精英。这一切,形成了晋文化的独特品质。

  山西省旅游局局长藉振芳告诉记者:“挖掘好这份富矿,我们才能上对得起先人、下不枉对后人。”从文化自闭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觉,山西人开始了新的产业革命。

   据统计,近些年,因被山西文化吸引而踏上三晋大地的中外游客成倍增长,出现了被称为“山西旋风”的现象。这股旋风对振兴山西经济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人们看到绚丽多彩的山西历史遗风遗存、一脉相承的晋商明礼诚信精神,感受到晋地厚重的文化神韵、晋人淳朴的风俗性情时,不得不叹服山西丰厚的文化资源。 他们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华夏文明看山西”的含义:如果想了解中华文化,山西不可不看,山西不可小看。

  聪明的山西人,挖掘的不仅仅是 地上的古迹遗址。人们还注意到,这几年山西人在文化再生和创作开发上,同样有不俗的业绩:早年的大型歌舞剧《黄河儿女情》轰动全国,《乔家大院》、《走西 口》等一批热播影视剧,将文化和艺术整合和激活。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表现山西在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的辉煌乐章,舞剧《一把酸枣》再现了晋商家族一 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山西省还出台政策,鼓励有一定资金积累的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这些政策已经初见成效。位于阳城县的皇城相 府,是康熙帝师陈廷敬旧府,当地一个农民企业家投资3亿元建成新兴旅游景点,几年内就赢利一亿多元;介休绵山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而出名,如今当 地民营企业家阎吉英投资6亿元,建成风景秀丽的旅游地,每年吸引游客十几万人。

  晋商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绿色文化,构成了山西文化旅游资源的多元结构优势

   记者在山西省旅游局看到,为了扩大旅游消费量,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实施了“扩大旅游消费春季行动”。内容包括对省外发行总额为 10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消费券在河南、河北、内蒙、陕西等周边省区和北京天津等重点客源市场发放。持券旅游者可以在指定的景区、星级酒店等场所消 费。

  山西省旅游局提供给记者的数据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山西旅游业实现开门红,总收入达132.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9%。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中,山西省的旅游产业大大火了一把!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逆势而上”让人们看到:这些自然美景、历史文物、革命史迹,不仅构成了绿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立体旅游资源,而且凸显了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势。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独特的资源特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源泉。怎样把旅游者吸引到山西来,让山西在广大的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开发独具 优势的旅游资源,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成产业优势。最能代表山西主题形象、最具开发潜力、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山西人的 回答是:用文化产业嫁接旅游业,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将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目前,山西省已挖掘1000多处文化旅游景点,其中正式开放的有 200多处。为把它们整合成有特色的旅游线路网络,形成完整的山西旅游品牌,目前山西正按照“整合优势资源,主抓晋北宗教古建筑文化、晋中晋商民俗文化、 晋南华夏根祖文化,建设云冈石窟、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壶口瀑布、关帝庙、鹳雀楼、芦芽山、绵山十大旅游景点”的思路,在着力提高中心城市旅游资源综 合开发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支点城市建设。

  为了应对挑战,山西还另辟蹊径,鼓励各地出台乡村旅游、农民工从事旅游业的扶持政策。针对大批农民工返乡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他们用好政府投资向农村倾斜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其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提高乡村旅游市场规模。

   记者在太原市近郊的一个风景区看到,来此爬山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山顶上的农家乐一户挨着一户,经营者都是当地村民。一位经营者告诉记者,一到周末和 节假日,生意就很好,没有感觉到太多危机的影子。村里不少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今年工作不好找,他们也都打算做点和旅游相关的小生意。

  旅游带来的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必然形成财富的转移。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增加了收入,富裕了生活。许多县乡领导反映,凡是因发展乡村旅游而脱贫致富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整体脱贫”,基本上没有“返贫”问题。

   记者在山西省发改委了解到,山西提出到2010年,全省将推出6500亿元的项目盘子,作为全省落实中央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推进重点。这6500亿元除 了新增投资安排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外,还有一大笔资金是用于文化旅游 产业。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山西从挖煤到挖文化的转型,值得期待。


TAG: 旅游 山西 文化 资源


顶:10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74 (3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 (102次打分)
【已经有33人表态】
6票
感动
18票
高兴
9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