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专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历史流域学首创者王尚义:河流生态同样需要尊重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晋都市报   发布者:王倩 葛慧敏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2年3月22日 13:38


 

滔滔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汾河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三晋儿女。但我们担忧,我们的母亲河是否还能滋养千年,永不老去。

“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历史流域学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学科,实现地理学创新为我国与山西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10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专家刘昌明将上面的话留给了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团队。

尚义,这个学者团队的 “掌舵人”,历史流域学的首创者。他所带领的这个团队虽然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他依旧固守着对这句话的执著追求。

流域文化因水系而异

三晋都市报:您是历史流域学的首创者,那什么是历史流域学?您最初提出历史流域学的构想是什么?它现在在学术领域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王尚义:河流孕育生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流流域文明之上的。而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人类繁衍,势必在消费河流资源。当河流的资源枯竭时,必然会影响到生活在该流域中的人们,这就涉及到河流对人类生活、生产所需资源的承载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会发生或好或坏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利用,就会造成河流超载、负荷过大,出现泥石流、滑坡、洪涝等流域灾害。像近几年来的灾害实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流域问题频频发生,而且灾害的发生不单是点状分布,已然成为一条条灾害链。

在河流长期的承载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的规律性发展,这其中必然有最佳契合点、平衡点,而如何平衡,就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机制。历史流域学就是研究流域承载人类生存、发展、社会进步等活动过程中的平衡规律。虽然它命名为历史流域学,其实它与当今流域的健康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我在研究流域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摸索、总结出了流域的发展规律,它有自身的健康标准,除了研究流域自身的演变规律外,还应评价不同时期流域是否是健康的,它的承载量有多大,这样就逐步构建起了历史流域学的理论框架。

虽然研究持续有几十年时间,但是我前几年才提出了这个学科名称。当年我的研究成果一出来,《光明日报》就来采访、《新华文摘》随后马上整理转载,同样也受到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的关注,我们当时就提出了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河流治理、评价建议。而且在2011年,我们在五台山召开了首届中国历史流域学研讨会,学界的专家对历史流域学的认可度很高。

三晋都市报:能用数字介绍一下您对流域研究的情况吗?以及对山西本土流域研究已有了哪些规律性结论?

王尚义:我对流域研究有30多年时间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最初是对黄土高原7个省(区),100多个县(旗、市、区)的地理风貌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有百余篇。当然是以山西为主,其中一些是国家级课题,2011年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就是在这3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不断摸索出了河流的发展规律。就汾河而言,我从上游地区开始研究,然后到了中游、下游,在对全境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发现流域问题不是就某地而言的,比如汾河的改道问题,在历史上它曾跟文峪河、孝河等河流有过交合,而且汾河对晋中盆地的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汾河为什么会改道,其实这与上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植被的破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如果中游、下游有问题,可以到上游找原因;干流出了问题可以到支流找原因。而且,流域发展过程中,不单与经济发展相关,它还会伴随流域发展产生出流域文化,黄河流域有黄河流域的文化,它不同于长江流域的文化,因为是同一个流域,所以文化有了同根性、同类性、传承性。

三晋都市报:您提到流域文化具有同根性、同类性、传承性,这种同根性是怎么体现的?

王尚义:黄河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最后注入渤海,绵延5400多公里,流经9个省(自治区)。这么远的距离,但是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是一致的。而比如陕西的关中盆地,它向南过了秦岭,再到嘉陵江流域、长江流域,一路向南习俗文化完全不一样,不管是语言表达、行为习惯、个头肤色都不一样,才几百公里就有这么大的不同,就是因为跨流域了,流域赋予了文化同根性;另外,流域文化又有传承性,从上游传播到下游,支流传播到干流,包括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大都是沿流域进行,人口的迁移必然带来农业生产技术、文化风俗的融合、变更。

过度开发是灾害之源

三晋都市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当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环境保护会让位于经济利益,对于这种矛盾,您怎么看?

王尚义:2010年发生在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灾害,对很多人来说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但这样的天灾不是无缘无故的,发源于甘肃南部的白龙江,流经舟曲,是当地重要的水利资源,沿岸森林资源丰富,上世纪50年代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开发区。1998年之前,当地95%的财政收入都来自森林采伐,但是过度的开采又直接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所以1998年国家下令禁止乱采滥伐。但当地的现实是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于是当地人又想到了利用白龙江丰富的水利资源。从2001年开始大肆兴建水电站,十年间舟曲县在白龙江沿岸共修建水电站多达55座,其中仅2010年一年就修了27座,平均每10公里就可见一座水电站,不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导致耕地和岩体松动,水土流失加剧。说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大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有因果的,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定会在利用和保护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而我们的团队就试图在研究人地平衡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方法,为这个平衡点提供技术支持。

三晋都市报:这样说来,人类活动、流域发展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必然关系,我们现在搞这个流域研究,势必也会对现实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王尚义:对,我曾在《关于创建历史流域学的构想》等文章中不断提到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我们搞流域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在治理流域时,应该由政府牵头,进行综合治理。其实现在也有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治理了,比如环保局、林业厅、农业厅、汾河管理局等,但现状是,这种多部门管理存在缺乏协调、职能割裂、学科割裂、补偿机制不健全等缺陷。其实,流域是一个整体,政府部门不能单考虑当地的情况,要联系上游、下游全流域的承载能力,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开发、管理、维护。山西现在是综改试验区,我作为人大代表,已经向省委、省政府多次提出,汾河流域应该作为整体上的一个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实验区,考虑生态的恢复、保护与利用。

流域“健康”亟待立法

三晋都市报:山西现在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时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该做怎样的准备或者说对自然资源进行怎样的整合?

王尚义:汾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省的生态安全。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要把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作为重要工程来抓。汾河流域的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涉及水利、环保、林业、农业、建设、国土、煤炭、交通、引黄、扶贫、经信等十多个行业,辐射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等6市41个县 (市、区)。作为跨区域、跨行业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建立全流域的共建共享机制,要完善流域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与管理机制。同时,山西作为国家综改试验区,应努力建设国家级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为全国资源型地区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作用。

三晋都市报: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会上,您当时提出了哪些关于流域发展的议案?

王尚义:按照国家级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我在议案中强调了以下几点:首先,在同一流域内,要建立汾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开展流域健康诊断;其次,逐步建立与完善基于流域跨界断面水质标准的水环境补偿标准体系,以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第三,要先行建立流域生态建设和补偿资金的营运机制;第四,要积极构建汾河流域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最后,要健全生态补偿政策保障和政绩考核机制。

三晋都市报:您作为历史流域学首创者,您能谈谈在您提出前后,这个领域的发展状态吗?

王尚义:我们中心是目前为止,山西省唯一一家专门研究流域的人文社科基地。汾河管理局等单位多次来我们这里“取经”,还有加拿大的学者、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都来观摩、交流。此前,国际上都还没有建立起历史流域学这个学科,我们这里应该是首创,但流域的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河流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随时间演变的,这应该是独立的学科,很有研究价值,人类应该予以关注。在流域科学发展实践方面,我们政府应该怎么做,其实应该有立法作为保障。现在欧洲好多国家,以及日本、美国都有流域立法,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应通过流域法来推进科学治水,促进流域科学发展。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自然会产生移民行为,人口迁移又带来相应的生产迁移和文化迁移,移民在流域内集中,对文化的融合产生作用。所以,同一流域内的经济、文化、交通、社会发展、城镇发展都有其共同的流域性,非常值得研究。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流域环境中,人们每天都在消费着流域资源,所以大家应该学会尊重河流、尊重生态环境,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才能达到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目的,达到真正和谐的状态,实现人类的发展。

人物介绍】

王尚义,1955年生,现任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太原盆地古代湖泊变迁、毛乌素沙地环境变迁和晋商地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专著十余部,在多家期刊报纸发表100余篇论文。2011年所作的《关于创建历史流域学的构想》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TAG: 历史 尚义 生态 首创


顶:5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5 (1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77 (92次打分)
【已经有13人表态】
4票
感动
6票
高兴
3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