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立秋天津4月开场 天津日报主办晋商话剧《立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0年4月04日 23:23


    电话订票:4006 096 260(7×24小时)、022-28201080、28201083 (白天)
  上门选座: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873号天津日报大厦


       是什么精神能让话剧立秋》在近6年的时间里演出了532场?是什么吸引力让2008年奥组委、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组委会都请话剧《立秋》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今年又受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邀请,话剧《立秋》将于5月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展演。原因只有一个:话剧《立秋》讲的是做人之道、经营之道和企业深处逆境应该怎样应对之道。

  由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津报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型诚信历史话剧《立秋》将于2010年4月16日、17日在天津大剧院上演。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

  人生在世,活一日当有一日之勤。

  勤奋、敬业、谨慎、诚信。”

  ●中央领导关注《立秋》

  2007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8日观看话剧《立秋》,在演出结束后上台接见全体演员,祝贺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两次观看《立秋》,并对《立秋》全国巡演专门做出批示:感谢山西对全国诚信教育做出的贡献

  2010年1月29日晚,在山西演艺中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同志与太原的干部群众一起观看大型话剧《立秋》,并在演出结束后走上舞台,与山西话剧院的艺术家们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

  ●《立秋》的500场魅力

  从2004年4月27日到2009年4月27日话剧《立秋》在国家大剧院完成了5年演出500场的奇迹,平均三四天就要演出一场,创造了话剧界的奇迹,在5年中《立秋》行程13万多公里,走进全国27个省、区、市,83个城市的50多万人的心中,特别是14次进北京,5次进国家大剧院。今年4月 17日在天津演出之后,他们将马不停蹄地到山东和北京巡演,今年“五一”《立秋》将再次进北京,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7场。

  《立秋》在5年中分别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第十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等全国重大奖项的话剧,话剧《立秋》还摘得“文华大奖”,《立秋》并获全国相关奖项“大满贯”,被誉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

  《立秋》的出品人、也是山西省话剧院院长的贾茂盛说:记得2000年我刚接手话剧院时,我们剧院的账面上只有91.6元,200万元的负债,并有2000多万元的外债官司,剧院陷入最低谷,人心涣散,全院数年不排戏不演出,濒临倒闭。2004年我们排除万难排出了反映诚信的大型历史话剧《立秋》,从我接到这个本子,我就认为该剧没有问题,肯定能够成功。在经历了严寒酷暑的艰苦排练,在经历了丧失我们的导演陈顒的痛苦之后,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在老导演去世一周后,终于在2004年4月27日在北京成功首演。

  ●市场为《立秋》喝彩

  从2004年至今,《立秋》已经走遍祖国的东南西北,并到加拿大等国演出,每到一地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并引起强烈的反响。其实与其说是市场接受《立秋》,不如说是观众接受、企业接受、机关接受,我们在北京大学演出时,清华、北大的大学生们举着横幅来观看《立秋》、在山东建行的包场中,一位建行的大客户被邀请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她带着女儿来到后台,一定要见上我们一面,她说:我来不是追星的,是要代表千千万万个孩子家长感谢你们,在现在生意场上出现信任危机和人人不信任的时候,你们演出了这样好的戏,让年轻人找到了做人的方向,对企业教育员工、对家长教育子女、对我们个人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在台北演出结束时,台湾同胞不退场到台口和演员交流,要求演员们签字,演员们不顾疲劳在台口坐着、跪着签了一个多小时,感动得台湾同胞流下了热泪。

  ●感动!震撼!

  2006年12月6日,话剧《立秋》来到宝岛台湾,在台北中山纪念堂演出,盛况空前。5天演出6场,场场爆满,每场演出结束都会出现火爆热烈的场面。连战、马英九、王金平等先后专程观看演出。连战先生还赠送给山西省话剧院一块题为“立秋演艺、百尺竿头”的匾额。

  为什么《立秋》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薛若琳 (中国剧协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品,好看、好听是它最首要的任务,然后思想性才能发挥作用。这个戏我觉得它现在非常精致,无论从人物的性格,到舞台的呈现,都是给人以非常深入,很有咀嚼回味的这种感觉。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这部戏它不是属于一个山西的戏,它是一个属于中国文明的戏。《立秋》这部戏是写了整个一个民族在文明生成的时候,付出的艰辛和痛楚,这种痛楚中的涅槃它会直指人心,对今天和对未来,包括对海外的华人都能够引起一种道德共鸣,一种深深的痛惜和一种对文明传统建立那种理性的反思。

  观众语:“太感人了,太震撼了,从首场演出我就看了,到今天我是第5次看了,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受。”

  “挺感人的,我是第一次看话剧,我觉得它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就是诚信。”

  记者了解到,在海峡两岸的巡演中,各地观众使用最多的词是“震撼”和“感动”,激发最强烈的共鸣是“诚信”,引发更多的是“思考”。在江苏常州,常州移动分公司组织员工看过《立秋》后,把其所体现的晋商精神和本企业精神融为一体,他们把“做人、做事、做企业,勤奋、敬业、树诚信”做成宣传海报张贴在所有的营业厅里。在南京,9家知名企业联名发起“守善在诚、至臻为信”的诚信公约签名倡导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把《立秋》所传承的诚信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发扬光大。  

   ●《立秋》故事简介

  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业绩辉煌,汇通天下的丰德票号在劫难逃。总经理马洪翰面对着客户挤兑、天津分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他恪守祖训,循规蹈矩,独撑危局,誓为丰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业的轨道。丰德票号何去何从?  

  一场“银行派”和“票号派”的纷争在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开始了……

  凤鸣原本是许凌翔的恋人,却被老太太作主,阴错阳差嫁给马洪翰。

  昌仁与瑶琴是许马两家因商业利益而联姻的一对不幸儿女。

  瑶琴在绣楼上苦等6年,不料,昌仁留学回国后却另有所爱。

  马洪翰之子马江涛嗜戏如命,弃商从艺。父子近在咫尺,却陌路天涯。

  “纤豪必偿,诚信为本”,陷入绝境的马家出路何在?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丰德票号盛极而衰,灰飞烟灭……

  “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自己:我究竟输在哪里?……”

  话剧以“立秋”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它关联着历史兴衰,寓意着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又涉及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而剧情的发展与这又息息相关。

  面对前途未卜的命运,两种不同的应对态度之间展开了一场较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这种较量之间变得十分复杂。马洪翰所遭遇的人生打击还不仅止于此。他唯一的儿子不愿意继承祖业经营票号,随戏班唱戏一去不复返。他送去西洋留学,准备将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未婚女婿——许凌翔之子许昌仁,学成回国时却带着留学女友,并且摇身一变成了国家银行的筹备人员。他钟爱的女儿遵循祖制在绣楼上独守了6年,遭遇情变打击痛不欲生,最后悄悄离家出走赴上海求学,历史悲剧自然也造成生活其中人们的人生悲剧。森严巍峨的马家大院就在这种社会力的交合作用下分崩离析了。是时代彻底摧毁了马洪翰的根基——晋商的根基。而戏剧的舞台呈现则主要围绕马洪翰的家庭事件展开,一系列的生动人物就被放置于具体情感与情理的激烈冲突之中,在环环相扣的故事链条里共同演绎出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生大戏。

  ●幕后故事

  《立秋》成为导演陈颙的生命绝唱

  陈颙(右图)是话剧《立秋》特邀导演,国家一级导演,著名导演艺术家,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艺术总监,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曾留学前苏联莫斯科卢那尔斯基国立戏剧艺术学院,导演过50余部古今中外优秀剧目。先后排演了《马兰花》、《费加罗的婚礼》、《伽利略传》、《红鼻子》、《蒙塞拉》、《关汉卿》、《三毛钱歌剧》、《冰糖葫芦》等50余部作品。曾多次出访过前苏联、波兰、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获中国话剧研究会“金狮奖”十佳导演奖、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学院奖、十佳导演奖、文华导演奖、金狮奖终身荣誉奖等多项殊荣。专著有《我的艺术舞台》和众多有高度学术价值的论文。

  2004年年初,陈导应邀到太原执导话剧《立秋》,在那里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2004年4月18日下午,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召开的话剧《立秋》座谈会上,75岁的陈颙动情地讲着她对三晋文明的挚爱,对晋商文化的崇敬,和她执导《立秋》的构思,她说:“为山西乃至全国奉献一部有美好观赏价值、深刻思考价值的舞台演出,是我年逾古稀来到山西和大家共同作战的底线,我愿接受挑战!反映山西民国初年晋商命运的多场景历史话剧《立秋》,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激励三晋儿女续写历史辉煌,如果这部作品能起到一点点这样的作用,就无愧于党和人民培育了我一生,我特别希望今天的山西腾飞……”正激昂处,她突然晕厥,猝然离世,像一座高山轰然倒下,结束了她60年的戏剧人生。 这段话成为陈颙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声音。

  《立秋》出品人、山西省话剧院院长贾茂盛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导演不在了,对剧组来讲那真是个天大的打击,下一步怎么走,这个戏还能不能演下去,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著名导演查明哲是陈颙的学生,他到太原是料理老师后事的,他不愿看到因为老师的离去,使这部力作的质量受到影响,他毅然挑起了重担。然而,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剧本,要在六七天的时间里完成至关重要的舞台合成,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查明哲(《立秋》的导演、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说:“但是我想到的是陈颙老师对于戏剧的这种追求,她是为这个戏而去的,是鞠躬尽瘁在这个舞台上的。我作为她的学生,作为她的弟子,作为像儿子一样接受了这样一个母亲这么多年来给我的这种教育和情感,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起这么一个创作,继续走下去,用这样一个她教给我的艺术、教给我的思想,来帮着她完成她没有做完的一件事情,用这样一个作品给老师送行。”

  在那些难熬的日日夜夜里,查导演和同事们全力以赴,《立秋》终于如期上演了,成功了。陈颙、查明哲两位导演以对观众和艺术的忠诚,呕心沥血、前仆后继打造的《立秋》,正感动和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TAG: 话剧 晋商 开场 立秋 天津日报


顶:13 踩:1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25 (2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9 (92次打分)
【已经有21人表态】
8票
感动
5票
高兴
8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