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冯南垣  河南省晋商会 

平遥——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刻出诗书画

   发布时间:2018-05-11 17:23     来源:山西晚报    浏览:882    
核心提示:八十七神仙长卷刻铜。红楼梦铜墨盒。平遥双林寺渡海观音铜墨盒。王维民正在刻铜。所谓刻铜,就是直接用刀在非铸造铜器的平面上镌刻的工艺。以刀为笔,以铜为纸,经过刻铜艺人的敲敲打打、千錾万刻,那些铜器上就出现了一幅幅精妙的诗、书、画,线条流畅、古朴典雅,独具神韵。在平遥县城有一位刻铜艺人,他叫王维民,是平遥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晋商年会  全球晋商年度峰会

 

八十七神仙长卷刻铜。

红楼梦铜墨盒。

平遥双林寺渡海观音铜墨盒。

王维民正在刻铜。

所谓刻铜,就是直接用刀在非铸造铜器的平面上镌刻的工艺。以刀为笔,以铜为纸,经过刻铜艺人的敲敲打打、千錾万刻,那些铜器上就出现了一幅幅精妙的诗、书、画,线条流畅、古朴典雅,独具神韵。

在平遥县城有一位刻铜艺人,他叫王维民,是平遥刻铜的第三代传承人,现为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遥文芳刻铜传统技艺传承人。他痴心于研究刻铜艺术,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在传承刻铜技艺这条路上,坚持了数十年。

题材纷繁 但最喜欢刻画人物

平遥刻铜,主要是以文房案头文具为主,一般有铜墨盒、铜镇尺、镇纸等。王维民最常刻的就是铜墨盒,方寸之间营造出一种雅趣意境。以前,他的作品多是临摹而成,现在则是自己创作的居多,题材多种多样,一般有佛道像、伟人像、历史人物、风景图案、动植物怡情图案等等。

这些题材中,王维民最喜欢刻画人物。在他的作品中,记者看到,有林黛玉、贾宝玉、秦可卿、薛宝钗等《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等元帅和将军,还有很多的历史人物故事,如《二十四孝》等。其中,有一件作品刻的是画家齐白石老人的头像,老人的发丝和胡须根根分明、刀法细腻,仙风道骨,神韵尽显。这件作品制成之后王维民非常喜欢,珍藏了许久,“因为我很喜欢齐白石的画,而且他的头像适合刻铜,刻出来有一种水墨效果。”

在中国画中人物画最难,要想塑造好一个人物,“开脸”最重要,要求人物五官协调才能传神。王维民在刻画人物时,习惯在确定人物的脸形轮廓后,先刻鼻子,形成人物脸部的中轴线,然后再刻眼睛,先左后右。在刻眼线时,不能边看边刻,必须凭手感一刀而就,而线条的效果取决于錾子行走的速度和锤子打击的力度。王维民的刻铜工艺常以白描线条为主,“线条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功底如何,尤其是长线条,比较难刻,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线条流畅,这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实践”。

那万一刻错了怎么办?王维民表示,这就要求刻铜者在镌刻操作时必须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集中精力,凿刻要手、锤、刀协调一致,才能刻出自然流畅的线条,“一个笔画都不能错,万一刻错,这个作品就作废了,因为那是不可更改的。”因此,他在创作时,一般都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让家人打扰。

平遥文房刻铜制作有一套独特的工艺流程,从选材、裁板、焊制、初步打磨,到画稿、凿刻等,工序比较繁琐,工艺也比较复杂,耗时较长。王维民告诉记者,作品的好坏直接由画稿决定,不过也有些人会直接在铜器上起稿,这样可以避免在刻制时走样。

一般来说,小一些的作品,如铜墨盒,从设计到刻完,一般需要一个星期,而大一些的作品就比较费时了。曾经,有一位内蒙古的藏家定制了一款《八十七神仙长卷》,这是一代画圣吴道子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王维民接到的尺幅最大的一个作品,长两米,宽二十公分。画中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从备料,做底座,画稿,具体刻制共用时一年半,王维民将其完整地刻在了四块铜板上,画中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线条都非常流畅,人物神情也高度还原。“那段时间很辛苦,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待在房间里刻制。”王维民说,“可是,在看到成品的那一刻,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祖传手艺 他是第三代传承人

刻铜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近代刻铜源自錾花,至明而清,錾刻日渐成熟,进入兴盛期,刀刻如写,刻铜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平遥刻铜艺术的古代传人无从考据,但是嘉庆年间已经有专门从事刻铜的手艺人存在了。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平遥城内就有几家刻铜铺相继成立,如“永宜昌刻铜铺”“广奉昌刻铜”。

    王维民介绍,王氏平遥刻铜第一代,始于师承张樾丞的曾祖父王文魁。张樾丞是民国初期刻铜的名家,堪称“刻铜圣手”。清朝光绪十九年(1889年),王文魁到天津的平遥“日升昌”分号“日升利”颜料铺任职,因经商需要经常往来于京津两地。在此期间,他被京城精美绝伦的刻铜技艺所吸引,于是就向文房刻铜名店“同古堂”的张樾丞大师求艺。后来,王文魁回到平遥,也将所学到的刻铜技艺带回了家乡。

第二代传人是王维民的祖父王慎言。在他的继承和开发下,刻铜技艺风格具有了平遥地方特色文化。

第三代传人就是王维民。因为他的父亲在工厂上班且对刻铜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学。由于受到祖父的影响,上小学时,王维民就对祖传的刻铜技艺很感兴趣,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始练习刻铜的基本功——绘画和书法。刻铜的人要在或大或小的铜器上刻诗、刻书、刻画,要营造出雅趣意境,所以刻铜的人必须要写好字,练好画,才能胜任刻铜工艺的需要。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特别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可是王维民却不一样,平时没事时他就喜欢看看连环画,或者是临摹书法名帖和名家画作,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在那段时间,他将《芥子园画谱》全部临摹了一遍,最喜欢的就是王羲之、文徴明的书法,为他日后的刻铜手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就这样,从小学开始,王维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学习刻铜知识,即使在他参加工作后,也从没间断过。持之以恒,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潜心研究 将刻铜技艺传承下去

虽然一直在学习,但却只是爱好,王维民并没有真正做过刻铜。1996年,他从工厂下岗后,才开始专业从事刻铜艺术,将这项祖传的技艺发扬光大。

二十多年来,他边钻研、边实践,参考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刻铜技法,又将自己在书法、绘画方面的一些心得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今,金石文字、书法绘画等形式,他都能以刻铜表现,以刀代笔,得心应手,达到了刻铜技艺的最高境界——“虽刻犹写”。他的很多作品都得到了全国刻铜业中行家们的认可和高度评价,称他为当代刻铜高手“维”先生。

现在,王维民经常带着他的作品去各省市参加展览,并获得多个奖项。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应邀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刻铜海上雅集,现场刻铜展示,得到专家的赞誉;2012年4月,参加了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四件文房刻铜作品入选参展;2012年7月,参加了平遥县举办的第三届雕塑作品展,获得雕塑艺术人才荣誉;2013年8月,在山西省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中,他设计的文房刻铜傅山先生(墨盒、镇尺)旅游纪念品获得银奖。

平遥文房刻铜作品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欣赏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是文人雅士情有独钟的珍藏品。近年来,收藏热兴起,王维民的作品也被众多藏家所收藏,有些收藏家还慕名前来请他定制作品。

喜欢平遥刻铜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想学技艺的人多不多呢?说起传承,王维民有些无奈,因为刻铜技艺比较复杂,费时费力,学习门槛还很高,要求从事者有极高的艺术素养,精通诗、书、画、刻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愿意学的人比较少,“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坐不住,静不下心来”。

目前,王维民只有两个正式的徒弟。他希望能有更多喜欢刻铜艺术的年轻人来学习,将平遥刻铜技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