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年时间,忻州“第一股”便从业绩“高峰”走到“谷底”。
近日,山西A股上市公司同德化工突发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司最新预计2024年亏损4000万元至7500万元,同比大降109.13%-117.12%,而在公司首次预告时则预计盈利3000万元-4200 万元,这也是其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斥重资“押注”PBAT一体化项目
作为山西两大上市民爆企业之一,同德化工于2010年便成功实现A股上市,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民爆行业一体化产业链较全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忻州市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
(资料图)
自上市以来,同德化工凭借公司核心主业民用炸药板块的稳定表现,经营业绩常年位居国内民爆行业前列,而为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公司不断尝试非民爆业务的拓展,尤其是决定斥重资布局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但此番转型并非坦途,也为如今业绩变脸“埋下伏笔”。
早在2021年4月,同德化工与忻州市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项目合作协议,项目首期包括建设年产6 万吨/年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产业链一体化项目以及配套建设的年产24万吨BDO项目,计划总投资额逾27亿元,并预计2024年10月份左右试车投产。
(资料图)
自投建伊始,同德化工便直言,塑料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前期投资和后期经营所需资金量大,公司新建PBAT产业链一体化项目,资金需求明显。在此背景下,同德化工于2021年10月决定进行自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定增,最初募资总额不超过8亿元,所募资金全部投向该项目,上市公司可谓寄予厚望。
转型频受挫业绩“大变脸”
未曾预料的是,同德化工此后多次调整定增方案,发行对象调整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云升,将募资额持续下调,并于2023年7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放行”,但或受到股价与定增价持续明显倒挂等因素影响,直至该批复到期自动失效,本次融资最终仍未能成行。
在定增“输血”迟迟未落地的情况下,同德化工为解决PBAT一体化项目资金缺口问题,于2023年决定转让广灵同德及同蒙化工两家民爆子公司100%股权。凭借上述股权转让,同德化工PBAT项目得到了大额输血,且获得不菲的投资收益,2023年公司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同德化工却因此次股权转让信披违规招致中国证监会公开立案调查。
2023年8月,同德化工与广东宏大控股集团签署《框架协议》,约定上市公司拟将所持同蒙化工100%股权全部转让给广东宏大或广东宏大指定的第三方,转让价格为2亿元。不过仅仅一天后,同德化工便宣布终止该交易,并在2023年12月以更高的价格将同蒙化工100%股权卖给了另一买家——内蒙古生力民爆。
这一“一女二嫁”操作引发了广东宏大的不满,后者于2024年1月对同德化工提起诉讼,要求继续履行《框架协议》。虽然法院认定上述协议确系解除,但由于上述行为属于重大事件,同德化工未按规定及时披露《框架协议》有关信息,直至2024年1月被起诉时才披露。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8月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并认定同德化工属于信披违规,最终包括同德化工及公司董事长张烘、总经理邬庆文等高管被罚。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定增输血“折戟”、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等多宗“麻烦缠身”的2024年,同德化工的业绩从一季度开始便“疲态尽显”,营收、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而在2025年1月发布的业绩预告中便预计2024年仅实现盈利3000万元–4200万元,同比大降90.41%-93.15%,主因便是公司业务所在区域原煤产量同比下降明显,受此影响,公司民爆炸药产品销售量及爆破业务量明显下降。
只是未曾想,更大的“雷”在后面:随着上述业绩预告修正,同德化工迎来了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对于此次业绩修正,同德化工给出了利息资本化、与金色世纪有关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供应链业务三方面解释,其中便再次涉及PBAT一体化项目——公司将自金融机构取得的一般借款均用于公司PBAT一体化项目支出,利息金额3593.08万元。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拟将该利息部分予以费用化。
在2024年业绩“大变脸”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不知同德化工此时选择业绩修正是否还有其他考量,但已斥重资“押注”的PBAT一体化项目能否顺利投产及预期产出,已成为这家上市民爆企业未来业绩“翻盘”的重要依托,后续进展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