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山西忻州代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综述

   发布时间:2024-08-26 12:55     来源:忻州日报    浏览:338    
核心提示:近日,在代县聂营镇窑子村的黄花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穿梭在错落有致的梯田上,抢抓时间采摘黄花。我每年都来黄花菜种植基地采摘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近日,在代县聂营镇窑子村的黄花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穿梭在错落有致的梯田上,抢抓时间采摘黄花。“我每年都来黄花菜种植基地采摘黄花,每天能挣100多元,还不误我在村里面干点其他零活。”村民冯绍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微信截图_20240826125551

代县上馆镇橙草沟村花卉种植大棚。冯晓磊摄

“自从雁晶坊成立以来,我就跟着乔建梅老师学习刺绣,技艺提高了很多,把绣好的作品放到工坊,让工坊代卖,效益也不错。现在我在绣坊也成了老师,有时候还出去培训学员,帮助他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收入。”代县雁晶坊绣娘边多鱼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

……

产业兴,人和美。近年来,代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地区就业和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群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更加深入,一个个奋楫前行、幸福和美的场景,组成一幅代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画卷。

1

健全机制 守好底线固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规模性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

一直以来,代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深化“守住一条底线、巩固三大成果、优化三项机制、强化五类保障”的“1335”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抓落实,细化措施抓推进,集中力量抓提升,防返贫保障网越织越密。

今年以来,代县结合“听民意办实事”项目,持续加大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动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监测联系人每月对全县195个行政村和两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重点人群进行日常排查,同时对行业部门推送的2583条预警数据及时开展防返贫排查,重点解决监测对象识别、帮扶、风险消除过程中存在的应纳未纳、体外循环、帮扶效果不明显以及风险消除不稳定等问题。

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共有脱贫户19111户44809人、监测对象1824户3842人,监测对象占全县脱贫人口的比例为8.57%。监测对象风险消除670户1583人,占比41.2%。全县1824户监测对象实现了帮扶措施全覆盖,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3个。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存在返贫风险的人群应纳尽纳、应纳快纳、应帮尽帮,代县严格实行县领导包保乡镇责任制,对全县监测对象和脱贫低收入群体进行全覆盖包保,开展常态化包保调研走访活动。记者从代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6月以来,代县基层干部排查走访农户17281户39401人,新识别监测对象21户46人,排查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154户2259人。

“驻村干部要常态化入户走访,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经常性入户走访,及时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今年7月15日,代县县委书记崔峥岭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对驻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切实解决广大移民搬迁后生活困难问题,代县在滨河移民区筹建了雁弘袜厂、电子厂扶贫车间等多个企业,解决近500个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和零工市场对接,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外出务工机会。目前全县搬迁脱贫劳动力人数1712人,务工人数1678人,务工就业率100%,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脱贫不是终点。代县还通过持续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巩固机制,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住房安全持续有效保障,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2

培强产业 赋能提质促增收

顺着哗哗欢唱的河流声走进位于代县峪口镇西南十里的山谷里,一个将青山、绿水、野花等自然美景与石头墙、石头路、石头台阶等独特的建筑风格完美融合的石头村——段家湾村缓缓映入眼帘。

过去的段家湾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是乡里、县里有名的“三无”村,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黍谷、山药蛋等作物,产量不高,收入平平。

为改变段家湾村落后贫穷的现状,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桂珍远赴多地考察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并率先在自家承包的3分河滩地里种油松树苗,到第三年,3分地的油松树苗卖了7.5万元,收入相当于种庄稼的近百倍。随后,村民开始跟着发展育苗产业,刘桂珍又当起了技术指导员,给村民传授育苗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全村育苗面积迅速发展到80多亩,每亩平均收入六七万元,最高的能达到10万元左右。

靠着刘桂珍的先行先试,段家湾村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7年,段家湾靠苗木产业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底,段家湾村集体收入超过了15万元。2022年,段家湾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4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较2019年翻了一番。

如今的新段家湾村,合并了周边几个自然村,刘桂珍放弃了搬迁进城的机会,留下来继续服务村民。“我希望继续发挥余热,为村里、为村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带动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刘桂珍说。近年来,在组织村民稳定发展育苗产业的同时,她还千方百计为大家开辟更多致富门路,带领村民开发山泉水项目、试种云南松露菌、打造农家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段家湾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阔步前进。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更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基础,要因地制宜抓好乡村产业发展。”代县县委书记崔峥岭说。

乡乡有产业,村村有特色。近年来,地处雁门关下的代县,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同时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探索农业产业新模式上持续用力,广大农村不断实现由底子薄、动力弱、效益低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华丽转变。

夏秋时节,走进上馆镇橙草沟村,绿树环合,花卉竞艳,街道洁净无尘,庭院整齐美观,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图景跃然铺开,让人流连忘返。这个只有400多人的小村庄,在村“两委”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借生态优势发展农家乐,因地制宜拓展乡村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赏景、休憩。

橙草沟村位于县城正北方。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从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源、村企结对帮扶等方面入手抓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不到4000元发展到2023年的3万元。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被授予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山西美丽休闲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示范村”“卫生示范村”“美丽宜居乡村”等荣誉称号。

去年,该村总投资1213万元,建起3座智能玻璃大棚和3座日光温室大棚,占地50余亩,种植番茄、蟠桃、冬枣等高附加值水果蔬菜,同时发展采摘休闲观光产业,推进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该项目的实施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就业岗位35个,人均年增收1.5万元,有力地辐射带动了周边餐饮、商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带动300余户村民增加经济收入,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

此外,橙草沟村还先后引进雁门山酒业、代州人家酒业、润明饼业等企业,相继实施村级光伏电站、智能现代设施农业、圈舍养牛、饲料加工等项目,以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为村民增收致富注入新动能。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橙草沟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思路,完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美丽幸福家园正在变为现实。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发展底气足了,年轻人也回来了。几年来,代县乡村不断发生新变化——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从城市回来的“归乡人”,更多的是“新乡人”,他们聚在一起,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3

厚植优势 非遗花开振兴路

雁门关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长期以来,这里形成了“男人守边关、女人做绣工”的传统和习俗。刺绣、剪纸、面塑等民间工艺是代县农村妇女的“日常手工”。

“在推动非遗产品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习以为常的手艺逐渐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当地妇女成了非遗传承与脱贫致富的‘娘子军’。”雁绣坊创始人高凤兰说。

2009年,高凤兰创办雁绣坊后,把自己拜师学到的苏绣精华与本地传统雁绣技法加以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2017年10月,“代县雁绣”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产品的不断创新,雁绣坊的绣品远销国内外。高凤兰在代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办妇女就业创业基地,对下岗女工、农村妇女、社会女青年进行免费培训,培训本省和外省学员6000余人。同时,免费为学员代销刺绣产品,使她们年均增收近2万元。

“在刺绣产业的推动下,2016年我们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峨口镇正下社村村委会主任说,“雁绣坊不仅免费提供培训场地和培训课程,而且免费为我们代销绣品。”2017年,村里又建成了刺绣厂,更多的妇女加入刺绣的行列。

雁绣坊是代县非遗项目与脱贫精准对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代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遗的挖掘和保护、传承和发展,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通过“政府推动、文化撬动、示范带动、市场驱动”,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非遗产业“旺起来”、非遗商品“畅起来”,不断增强非遗产业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上的独特作用,走出一条非遗产业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在代县雁剪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喝彩冬奥”“舞龙灯”“跑旱船”等一件件精剪细刻的剪纸作品令人眼花缭乱。

这家公司由代县新生代剪纸非遗传承人张岩松创办,是当地传承非遗文化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常年致力于剪纸技能培训,已帮助300余名农村脱贫妇女通过销售剪纸作品年均增收3200元。

此外,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贵庭、省级非遗传承人杨美恩创立的杨氏古建公司培训脱贫群众并带动其就业,共招聘并培训1100多人,带动脱贫户增收2000多万元。市级非遗传承人王锁贵创办望台工艺砖雕厂,通过培训班传承砖雕技艺,学员达200余人,学员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正下社村脱贫户段月梅依靠刺绣年增收3000多元,上磨坊乡十里铺村脱贫户李粉团的第一幅刺绣作品就卖了4500元。

今年5月7日,代县专门召开手工业和非遗工坊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立足当前、力求实效,依托县域富有特色、具备一定基础和市场前景的手工业、非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建设非遗工坊,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展示营销等方式,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非遗工坊,一头连着传承人,一头连着脱贫群众。代县高度重视非遗工坊建设工作,切实将工坊建设发展作为推动群众就业增收的一项好事要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

代县家庭工坊非遗产品展示馆作为规模较大的县级展览中心,通过展示展销、技能评比、研学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推动了“农民变工匠”“厅堂变车间”的转变,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就业增收的有效结合。

据了解,近年来,代县已通过各种渠道、各类方式开展非遗技能培训共110余期,参与学员7000余人,人均就业增收5000多元,带动收入3000多万元。全县共有家庭工坊16个,带动劳动力5000多人、脱贫人口200余人人均增收4000余元。

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今日代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正酣,乡村全面振兴前景光明,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的田园生活。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