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冯南垣  河南省晋商会 

古法技艺绣画卷 乡村焕发新活力!《农民日报》关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5-17 08:43     浏览:237    
核心提示:5月17日,《农民日报》刊发《古法技艺绣画卷 乡村焕发新活力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关注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以文化为引领,借助文化滋养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凝聚发展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具体报道如下:击棍、转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晋商年会  全球晋商年度峰会

5月17日,《农民日报》刊发《古法技艺绣画卷 乡村焕发新活力——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关注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以文化为引领,借助文化滋养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凝聚发展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具体报道如下:

击棍、转跨、屈膝、送肩、拍棍……芦笙古朴,鼓声昂扬,唢呐声嘹亮,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们踩着欢快的拍子跳着花棍舞,手上的花棍灵活转动,两端的铜钱、身上的银饰相互碰撞,叮铃叮铃,绚丽动人。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以文化为引领,借助文化滋养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凝聚发展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竹纸浆到现代雕塑

——古法造纸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取竹、蒸煮、碾压、抄纸、压榨、擀纸、晾纸、裁纸,经过72道工序,带有淡淡香味的香纸制作而成,这也是香纸沟名字的由来。

走进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香纸沟景区,作坊里往复滚动的碾车,沟渠边悬空而架的水车……仿佛诉说着它六百余年的故事。香纸沟古法造纸与东汉蔡伦的造纸技艺一脉相承,被称作“世界上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

“香纸沟的香纸,是人们祭祀时用来焚烧的纸品。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高超的造纸技艺,香纸沟的香纸曾被皇帝御赐为御贡神圣纸品。但随着时代变迁,村里会这种造纸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2006年,香纸沟古法造纸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香纸沟古法造纸技艺也开始重获‘新生’。”陇脚村党支部书记朱启荣说。2015年,香纸沟创立了中国首家纸浆雕塑主题博物馆——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

这座隐于乡野里的博物馆,凭借造纸文化而修建,里面整齐排列着各式各样的纸浆雕塑艺术品。这些作品以香纸沟纸浆为基础,造型古朴,质地细腻,将正不断被现代社会“遗忘”的造纸技艺,赋予新的人文意义及文化价值,成为记录历史,留住乡愁,传承文化的绝佳载体。

“现在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参观,前些天贵州师范学院100多人去参观香纸沟古法造纸作坊群和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就是我带着去的。”朱启荣笑着说,“现在村里面对古法造纸技艺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这技术。”

古法造纸是技艺的传承,也是文明的延续。一匹纸,蕴含千载春秋,一幅画,包容万象世界。“从古法造纸到现代雕塑,纸浆被塑造出了现代之美,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前来参观的贵州师范学院老师说。传统与现代相遇,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特色,也是古法造纸的另一种传承路径。

从布依文化到“美丽经济”

——非遗工坊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布依族服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包含种棉、种蓝靛、打靛、捻线、纺线、梳线、织布、织棉、染布、刺绣、挑花、扎染、制衣等一系列传统技艺环节,是布依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之一。”在乌当区偏坡村“绣印象”非遗作坊,国家级非遗项目布依族服饰传承人陈慧珍手上的针线来回穿插,随着手法的不断变化,湛蓝的布料上,一幅锦绣画卷铺陈开来。

2022年乌当区申报认定了9家非遗工坊,包含枫香染、蜡染、布依族服饰等多个非遗项目。一个个非遗项目的建设,推动了更多人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中来,为今天和未来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目标。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都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或者学校组织学生来学习蜡染和扎染工艺,平时也有不少游客来沉浸式体验蜡染和扎染制作过程。”在“仲家衣人”非遗工坊,贾流苹一边介绍着琳琅满目的布依特色手工艺品、蜡染服饰,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偏坡布依族乡人,“仲家衣人”非遗工坊的主人贾流苹曾拜师贵州工艺美术大师、蜡染大师杨文斌,学习蜡染技艺。后来回到偏坡成立了“仲家衣人”原创工作室,经营蜡染服装设计定制、民族手工艺品制作。

“现在我的工作室有3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不仅我的收入稳定了,还能解决一部分村里人的就业问题。”贾流苹高兴地说,每年都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定制服装,体验蜡染、扎染技艺。

合理规划、积极引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近年来,乌当区积极发展民族和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资金、人才等各项资源汇集非遗工坊,加强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推动非遗文化绽放。

从“红色基因”到发展动能

——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在羊昌镇黄连村,这个掩映在群山峻岭中的布依族村寨,古银杏在山野间熠熠闪耀,溪流和瀑布点缀其间,梯田层层,青瓦木楼,似一幅浓墨重彩涂染的美妙画卷。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黄连红军亭’。1935年4月4日,一支红军队伍途径现在的黄连村羊皮寨,主动帮助布依族人家挑水、劈柴、打扫卫生,在自身缺衣少粮的情况下,还将衣物和粮食送给当地布依族同胞……”走进黄连村的寨门,一股红色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段段红色故事在讲解员口中娓娓道来。红军桥、红军亭……自打红军队伍从这里经过,革命的火种便传了下来。

近年来,黄连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不断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构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发展体系,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红色基因”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基因”,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让老百姓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几年黄连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来村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干劲越来越足。”黄连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昌志高兴地说。现在,黄连村已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自黄连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已有超过15万人次到黄连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体验红色文化。目前乌当区羊昌镇红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已完成7494万元招商任务。

从精美绝伦的蜡染,到璀璨艳丽的簸箕画,从民族风情浓郁的节庆文化,到鼓舞人心的红色文化……走在街巷之间,随处可见文化的印记,乌当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正加速前进。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