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抱一为天下式:京博N1N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5-04-10 16:34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浏览:1651    
核心提示: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京博)是中国500强企业,目前已构建面向全球发展的高端化工、教育与艺术、现代服务、生态环保、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京博)是中国500强企业,目前已构建面向全球发展的高端化工、教育与艺术、现代服务、生态环保、新材料、现代物流、新兴资源、投资与金融、现代生态9大产业方向,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市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团。

能无离乎:

反思产业链与教育链割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与定位。从20多年前的“校企一家”开始,京博一直思索如何消解教育链与产业链割裂的三种弊端:课堂教育与应用场景分裂、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供应与需求错位。为此,京博做出如下反思。

本科阶段的工科培养与硕士阶段的专硕培养皆以理论性学习为主,缺少实践学习,而高校新聘教师大多毕业后即上岗任教,缺乏对产业实践的认知,科研与教学分离,导致教育链与产业链出现“工科不工”“专硕不专”“校门到校门”的脱节现象。

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论文、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紧密度不足,导致创新链与产业链出现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脱节现象。

很多择业大学生对产业现场不了解,对自己所选专业的价值有怀疑,实训实习过程注重形式,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导致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脱节现象。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毕业生进入企业需要长时间岗前培训,企业急需解决科研难题却找不到突破口。

大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到岗却不能上岗,大学生实习存在走过场现象。

高校毕业生进入京博后,一般需要6〜12个月学习时间才能达到独立顶岗要求,大幅增加了企业人力成本。

研究生教育在硕士阶段的专硕培养过于学硕化,理论性学习偏多,人才实用性不强,应为学生提供基于产业科研需求的课题环境,以课题促实践。

抱一为式:

N1N产教融合模式促进四联合一

在对教育链与产业链割裂的问题反思之后,京博总结20多年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提出建设N1N产教融合模式。所谓“1”是指京博的产业平台;第一个“N”是顶天的“N”,即把京博产业平台开放出来,成为N个大学的校办工厂;第二个“N”是立地的“N”,即以京博为基石,推动地方N个产业加入产教融合队伍中来。N1N产教融合就是把京博产业平台建设成为N个大学的人才培养平台、科研转化基地,并带动区域内N个产业发展。N1N模式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学习平台,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培训学习体系,这里的“人”不仅包括企业员工,还包括学校老师、学生。

京博利用这一平台,一端连起高校人才,继续培养,另一端连接科研产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

生之蓄之:

N1N模式主要做法

1. 共建N1N实训场景

在实训场景建设上,京博提出把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结合起来,在内容上,与学校老师共建企业实践课程体系、企业技能训练体系和职业素养育成体系;在评价上,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过程与结果双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老师、企业员工一同参与到场景建设中,完成现场教学,企业内部员工角色从原来培训过程中的学员转化为N1N平台上的老师,在面向“高学历、高理论、多学科”的实训学生时,他们通过主动提升能力,适应实训场景建设需要。企业内部推崇员工走上讲台成为讲师、走下讲台成为工程师与内训师的文化理念。鼓励全员参与到教官+辅导员双体系中,通过开发科研+授课的方式获得教官积分,增加个人晋升发展的空间。

N1N实训场景改变了学校和企业培训的传统模式。把学校教室搬到企业,走进车间,学生们能够切实体验具体岗位的工作流程,学习企业的管理制度。老师换了新讲台,师父换了新徒弟,学生换了新课堂,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更接地气,也更生动有趣。

校企双方充分利用京博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由200多名高校导师与200多名企业导师共同打造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农业与生物、环境工程、工程管理、机械工、仪表自动化、电气工程、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11大类200多个学训场景,开发出上百个产学合作与协同育人课题。

2. 共创N1N实训课程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的过程也是弱化学校学科专业、强化企业员工岗位技能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真实、衔接。真实是指现场教学在企业岗位、生产线、产品链等真实场景中完成真实任务,解决真实问题。衔接是指在校企共创N1N课程体系和教材中,企业员工、学校老师共同构建能教学、能训练、能生产的现场课堂,课程由校企共同开发,兼顾校内学生与企业员工培养,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学生们可对现场工艺和设备产生直观认知,老师们找到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契合点,丰富了其研究案例。

京博建立起一套能够输出“讲师职业化、教材标准化、课程专业化”的教官体系。教官以企业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员工素质能力提升为主线,以培训教育体系为支撑,以推进企业仁孝文化融入与应用为核心,围绕组织效能提升和客户价值开发N1N课程体系。同时,京博鼓励有参加自主评价意愿的员工主动担任实训学生的企业导师。借助教官+N1N辅导员的双重体系推动,在N1N实训方案编写过程中,京博与高校深入对接,从学生专业、教学内容、实训需求及达成效果进行课程组合,搭建起以专业课程为主、多个拓展课程为辅的教学模式,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其目的是让实训学生既能立足专业,又能开拓思维,成长为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

京博把教官体系、职业晋升通道和N1N模式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以实训场景、课程开发、辅导员培养、科研课题输出为主的系统化培训体系。实训过程中,N1N教学方式以“实践—学习、任务—完成、课题—解决”为主要导向,在工作任务中教学,根据任务完成、岗位达标情况和职业标准、职业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这一过程可以让产业的先进元素,包括先进技术元素、工艺元素、资源元素、科学管理、优秀企业文化和高端发展要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中。

3. 共育N1N复合型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京博与职业院校合办校企共育班,探索工学结合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京博与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性提出“五即”校企共育模式——招生即招工、岗位即课堂、劳动即学习、师徒即师生、毕业即就业。实训过程中,校企双方联合确定以“1+X”为目标,以现代学徒制“双师”“双元”为精髓,以在校理论学习结合企业岗位实训、企业文化学习为主要方式,采用中高职贯通“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使企业文化融入育人体系,使教学融进岗位实践,使实训融进理论知识,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使人才更具适应性。

以“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共建产业学院为载体,开展工程技术人员建班共育等计划,推动协同育人工作。目前,京博每年接收学训的本硕博学生2000余人,根据发展计划,人数还会呈倍数级增长;同时,深化专业硕博人才联合培养与实践机制,推行校企双导师育人,现已与高校联合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15个,其中6个入选省级示范基地,年培养人才400余人;与华盛顿州立大学联合开展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目前在美留学6人。这些举措形成了“应用操作型人才、工程技术型人才、专业硕博高端人才”等人员体系的培养与打造。

4. 共孵创新创业人才平台

在N1N模式推动下,京博还通过校企联融,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为学生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京博了解到一些学生因资金、人脉等方面资源匮乏,导致创业项目很难落地,便走进高校,通过搭建创业平台的方式支持学生创业,让学生从选择雇主到选择“合伙人”,实现了由择业到创业的转变。

目前,京博先后赞助完成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职业规划大赛,独家冠名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创新创业(PMC)大赛,独家赞助青岛科技大学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举办“京博合伙人”大学生创业大赛,推动设立中国化工与材料京博科技奖、京博博士论文奖,鼓励和表彰在化学化工与材料领域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自有技术创新能力。2024年,来自全国4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6篇博士论文参加了京博科技奖的申报。

5. 共赋N1N伙伴协同发展

除了在顶天的“N”重点发力,京博还努力推动立地的“N”——合作机构的辐射。京博不仅与鲁岳化工集团、科茂集团、富勒股份等国内先进企业开展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产教共育、创新中心孵化等方面的交流,还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在产教融合进程中,京博搭建起博兴县与国家重点城市合作的桥梁。2019年2月,京博与威海南海新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2023年11月,京博与青岛科技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促进集团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同时还促进政、校、企三方互利共赢。2024年7月京博与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双方充分融合,共享资源,在人才培养、金融方案、智能体系等方面开展了横纵向的全价值链协作,不断升级战略合作模式,促进双方跨越式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京博与博兴县、青岛大学建立政、校、企全面战略合作,搭建起博兴与国家重点城市合作的桥梁,充分发挥政、校、企三方平台优势,共同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商贸体系搭建、文化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长久战略合作关系。目前,京博已联合世界知名企业艾默生、西门子、康宁等共建高端智慧化工实训基地,其中,艾默生、康宁的实训基地已经落地,与中控技术的基地建设仍在推进过程中。

愈有愈多:N1N模式成效显著

1. 教学相长

得益于N1N平台的实施,实训学生可通过在京博开放的实训场景中,接触到企业真实的科研、生产和实验数据,提高科研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N1N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把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建设为学训场景,让学生在真项目、真需求、真方案的场景中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N1N进一步打通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点,培养了学生交叉学科思维,提升了其解决复杂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基于此,京博形成了一个“自学+实践+培训 (授课)+自学⋯⋯”的螺旋式上升学习体系,让员工的内驱力提升到“学为人师”的责任价值目标上,极大提高了员工职业生涯成长中的责任感、成就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截至2024年12月,已有来自世界百强名校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100余所院校的10000余名师生在京博N1N平台上开展学训和课题实践,大幅度提高了育人质量。

2. 人才项目无缝对接

N1N模式可以把高校人才、科研、理论优势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优势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企业在“选人、育人、用人”上的运营效率。

N1N模式推行以来,京博与高校合作实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承接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培养教师190名;近20余名京博企业教官兼任高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或创业教育导师;与山东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开展MBA、EMBA中高管深造合作,170余名中高管进班研修;320名技能人才开展为期两年的新型学徒制在岗学习。

3. 解决培训落地难题

N1N培训方式从讲授转为研讨实战为主,出发点之一是解决学生实践少、做不到真实践的难题。京博N1N模式包括实训场景、校企联合课程开发、课题解决等内容,内容要求企业内训师一改过往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向研讨、实战方向转变,形成实战+行动研讨+课题解决为主的培训方式,沉淀出实用性方法、工具和解决方案。

在N1N平台上,京博还将个人晋升与学习积分、工资、住房、孩子教育、绩效工资等所有福利、薪酬直接挂钩,鼓励员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引导学校、企业、员工进行全员联动学习,京博设置了产教共育合作伙伴、最佳人才培养公司、最佳高管学习力公司、最佳双师队伍建设公司、最佳双基培训公司、最佳双基培训团队、十佳双基讲师等奖项,增加学校师生和企业员工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天清地宁:

N1N产教融合模式展望

面对当前产教融合的改革痛点和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缺口,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支持鼓励政策,正确引导产教融合的发展。N1N模式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资源共同联动,加强融合发展,建立系统化工作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未来,结合国家在产教融合发展上的指导意见,京博将深入推进N1N平台发展,带动更多高校、企业参与到N1N建设中来,把N1N平台建设成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以此更好地推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把高校育人和社会单位用人结合起来,让学校科研直接面向社会、企业发展需要,推动地方更多企业参与到N1N建设中来,开放出更多与学校衔接的实训场景、课程体系,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提高企业人才质量和科研转化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极贸易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