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陵川县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04-01 11:34  浏览:64
做好衔接 布局产业 优化环境

本报讯 2021年,陵川县坚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在严守防返贫底线的同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农村“六乱”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特”“优”农业产业布局,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坚持“重心转移、推进衔接”总体要求,坚持“三级书记”抓工作机制,着力推进领导体制、投入机制、帮扶政策、帮扶力量、督查机制“五项衔接”,努力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547户“两类户”加强预警、每月调度、动态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入落实“六策同享”帮扶政策,对“三类对象”落实技能培训同享免费、产业项目同享扶持、就业安置同享补贴、小额信贷同享贴息、防贫保险同享理赔、雨露计划同享补助政策。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要素,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大“双创园区”和“扶贫车间”建设力度,确保搬迁家庭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农业产业“特”“优”布局初具雏形。全力推进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沿线完成7个乡镇“一乡一特”产业布局,完成沿线礼义优质水果、杨村健康养殖、平城中药材园区、六泉中药材基地、古郊康养小镇、马圪当农旅融合、夺火食用菌等7个乡镇“一乡一特”产业布局,实施中药材、蔬菜等特色种植1万亩。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牵引,全面完成西河底600平方米谷子仓储库、秦家庄智能温室大棚园艺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六泉中药材展览馆、夺火食用菌大棚提质增效等优质项目落地落实。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了2019年项目省级验收及2020年2万亩工程建设,启动了2021年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了农产品销售“灯塔行动”,举办了4场产业带头人培训,组织参加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签约各类项目9个,签约额1.05亿元。

“六乱”整治助推美丽乡村创建。锚定“全景陵川、全域旅游”目标,把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紧盯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动员全县265个行政村、7个社区,宣传发动群众参与6.2万户,通过“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整治交通沿线330余公里,消除交通隐患954个,清理各类垃圾10万余吨等。深度开展“厕所革命”,改造户厕2700余座,3000座目标任务年内可全面完成,对2013年以来改造的9621座户厕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51个村为重点,拆除违章建筑、废弃建筑、残垣断壁700余处、12700平方米,整治“四堆八乱”5283余处、189005平方米,绿化美化71320平方米。

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放活承包地经营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先服务后补助方式,对农业生产耕、种、防、收等环节开展服务试点,2020年6000亩试点项目正在进行验收;2021年10000亩项目全面启动。持续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路径,接续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放股权证71026份,发放率达到98.14%,370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开户。完成了2020年清产核资工作,核实资产总额23.24亿元。多举措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先期在杨村、武家湾等24个村开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试点示范,探索通过产业引领、土地盘活、物业租赁、服务代管等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吴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