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冯南垣  河南省晋商会 

中国的底牌:这才是我们对抗霸权的终极武器!

   发布时间:2020-09-18 15:52     来源:财经    浏览:798    
核心提示:很多朋友有焦虑症,经常会担心:印度制造、越南制造对中国制造的威胁有多大?事实上,中国制造,从来不是为了和印度、越南去竞争,而是建立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已经不自觉的,参与到了对抗霸权的史诗之路上。什么是中国对抗霸权的终极武器?读完此文,这些疑惑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01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晋商年会  全球晋商年度峰会

很多朋友有焦虑症,经常会担心:“印度制造”、“越南制造”对“中国制造”的威胁有多大?

事实上,中国制造,从来不是为了和印度、越南去竞争,而是建立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已经不自觉的,参与到了对抗霸权的史诗之路上。

什么是中国对抗霸权的终极武器?读完此文,这些疑惑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01

80年代到90年代初,摩托罗拉还是手机的代表,在中国市场一部手机的价格大约是1-2万元以上,“小老板”用不起,必须得是“大老板”。

90年代初期平均工资为300-500元,工薪阶层需要不吃不喝3-5年才可以买一部手机。现在回想起来,犹如是玄幻小说。

2000年开始,国产手机快速崛起,价格急剧回落,成为常用的电子消费品。

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开始提出新的经营模式,以规模将供应链价格拉到最低,中国手机的价格在全球的性价比优势无可匹敌。

接着到来的是,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中,中国品牌从0%飙升到48%,全球更有超过90%的手机在中国制造。

2016年开始,华为开始布局芯片产业,以高通为首的技术暴利时代即将终结。

美国,再也忍不下去了。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中国,在密不透风的封锁下,迎来真正的全球挑战,挑战全球科技汇集的光刻机。

德国的蔡司镜头技术设备,日本的特殊复合材料,瑞典的工业精密机床技术,美国的控制软件、光源技术、电源.....还有瑞典的轴承、法国的阀门.....

任何一国都不具备光刻机所要求完整的尖端技术,中国或是唯一的可能。

华为能否成功对抗美国的技术封锁与霸权打击?

历史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结果:从全球技术封锁到励精图治到引领全球市场。

上面提到的手机,只是被改写的千万个行业之一。中国,有千百个逆袭的产业。

光伏产业曾是西方世界垄断行业,2001年,中国产业界才知道光伏发电技术,伴随不断发力,4年之后,2005年,中国占到了全球市场的11%。

但是,光伏产业中的核心部件多晶硅料,需要99.99%以上的纯度,中国技术搞不定。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外国供应商一拥而上,将价格哄抬到2008年的400美元/公斤,拼命的赚暴利。

犹如今天的芯片,你中国手机做的越多,高通就躺着挣钱挣得越多。

2008年,中国励精图治实现完全的技术突破,并在2015年将高纯度的多晶硅料制造了16.5万吨。

国际价格瞬间崩溃,价格直接下降了20倍,跌破20美元/公斤。

而对应的中国硅片占到全球产量80%;电池片占到全球产量62%;太阳能面板占到全球产量76%。

从2001年到今天,光伏产业中国年新增装机增长了14000倍,累计装机也增长了近11000倍。

........

中国,粉碎了无数发达国家资本家暴利的美梦,将他们的技术封锁砸得稀烂,让全球70亿人受益,享受到了物美价优的产品和服务。

光伏只是很常见的一个故事,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到家电、手机,到工程设备、机械制造.....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是如此。

但为什么说几乎?因为还有除半导体、航空发动机等29个还没有最后掌握的技术堡垒。

在这些完全被攻克之日,就是中国打通任督二脉之时。就是世界真正公平的时候,而不是西方世界躺在高福利上高呼:自由、平等、博爱.....

30年来,其实中国带来了全球的变化,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在中国看来,一旦有某个国家在某个领域,提出了最新的理论、发展了最新的技术,获得了突破,中国就会陷入焦虑。

很快,就会召集全领域专家的会议:我们在某某领域,和外国有着巨大的差距,我们必须要赶上去!

于是,所有的技术人员开始云集、资金开始涌入、赶英超美的狠劲去追赶,而一旦追上,最后必然是大比例的反超。

02

随便举几个例子,看下中国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

1. 吃的

2013年之前,鱼子酱代表了奢华,在电影《门徒》中,刘德华饰演的大毒枭就以拿鱼子酱当饭吃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到了今天,只要你不是非要国外原产的,你也可以拿鱼子酱当饭吃,鱼子酱在电商上的价格已经非常亲民。

因为中国来了。

201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突破了野生鲟鱼幼鱼的养殖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开创了我国的鲟鱼养殖产业,从2014年开始到今天,中国鱼子酱从全球市场份额的5%以下,直接飙升至约70%;

鱼子酱的价格直接下降了27-46倍以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鱼子酱产业陷入崩溃边缘......

2. 用的

就在6年前,很多人说中国是全球最大钢产量国家,但是有什么用,做不出圆珠笔芯。

中国的制笔企业多达3000余家,年产值超过150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圆珠笔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各种圆珠型笔类的年产量达400多亿支,其中70%出口。

但在此之前,“笔尖钢”的技术一直掌握在日本和瑞士的手中。

用来制造笔尖的钢材,最终要通过一个高速度、高精度的设备,经历24道工序进行完全自动化的切削。所以其中的难点在于,这种钢既要能被削铁如泥,但同时又不能软烂如泥。

就像刀削面,太软了容易粘刀,太硬了又容易开裂,要想手起刀落,必须软硬适中。

“中国造不了圆珠笔尖”,消息传开,领导很生气,调查原因,中国每一年400亿支圆珠笔产量,仅需要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就够全球制笔行业消化一年,因为中国钢铁产量全球占比为53.3%。

对钢厂而言,这个产业实在太小而被忽视了,没有动力去搞研发生产。

当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接到任务,4个月的时间完成技术攻关,烧了一炉60吨。

就这一炉可以让全球用上一年。几乎把全球圆珠笔笔尖企业全部“送走”,当日,笔尖钢的价格下跌25%。

日本企业哀叹:半个世纪的美梦结束了。

3. 工程机械的

90年代,为了修建西康公路,在打隧道的时候从德国进口了两台盾构机,每台价格为1亿美元。德国为了防止泄密,在做维修与服务的时候看都不让看。

2002年,中国基建开始全面发力,发现了一个没办法的事情,中国所需要的盾构机比全球的存量还多,于是,只能开始自己搞。

2002年,中国正式成立研发团队;2008年,中国首台复合式盾构机研发成功;2015年,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下线,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

17年一路逆袭,到今天,中国盾构机占据了国内90%和海外70%的市场份额,而盾构机的暴利时代被彻底终结,日本现在最先进的盾构机,售价也只敢标到500万美元,直接下跌了20倍!

中国制造让全球人民在服装上有了更多质高价优的服装、让家电产业的价格直线下滑,让全球人民体验科技的乐趣,甚至干掉了美国资本家暴利的珠宝行业,让中国制造的完美无瑕的钻石终结了美国资本家的暴利......

资本,以获取利润为最高准则,至于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只是附加贡献;

但中国彻底改写了这个游戏规则,因为中国进入任何一个产业,首先考虑的必然是规模有多大,市场有多大。

终结了全球资本的暴利时代,让全球消费者有了更好的体验。

03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压倒性优势的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单一市场。

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降到最低,除了规模,没有其它捷径可走。

中国最大的优势从来不是人力成本,而是规模优势;因为对于常规制造业来说,人力成本不会超过销售价格的10%,而只有通过规模,才能突破零界点;

中国的产品还未出海,就已经直接面向14亿人的巨大市场。

整个西方世界人口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中国;

五眼联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美国3.2亿、加拿大0.37亿、澳大利亚0.25亿、新西兰0.05亿、英国0.66亿;

欧盟,总人口5.1亿;

加上以色列0.09亿、日本1.26亿;

全部算上不到11亿人口,也就是说整个西方世界的市场没有中国市场大;

加上相互之间各种互掐,美国各种胁迫日本,日本各种不想让美国胁迫;美国各种挑拨欧盟,英美各种互相耍心眼......

在规模优势之上,读懂单一市场,你就明白了中国的优势所在。

单一市场是指一套法律、一套税务体系、一套商业规则、一种语言、几乎同样的市场策略可以搞定全球最大的市场。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可以用一种产品,直接面向14亿庞大的市场和用户,而欧洲最大的德语人口仅1亿,还分散在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卢森堡.......

所有的中国企业,全部都是中国企业的最大收益者,包括在公众号上做自媒体,作品直接面对14亿人;在抖音上做视频,一种语言,一个主题,面向全球最大用户群体。而如果是日本创作者,上限已经决定了只有中国的1/12。

什么是全产业链?

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唯一的全产业链国家。

全产业链还意味着中国的产业不仅全面,而且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进入全球前5,多数深耕产业进入全球前3或第1。

中国,是全球17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那中国出口的是什么?

七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早已经成为过去,一去不返。现在,是中国出口一件大型机械产品,换几万吨美国大豆的时代。高铁和军工换大米,电子技术换石油,才是最新的中国贸易。

在中国的出口货物中,服装、鞋帽、家具、玩具等工业品的比例只有14%,机械、电子、汽车、仪器等中高档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例超过55%。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出口国,在机械产品出口金额上,早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和德国。

.......

中国制造,每天都在积蓄自己的力量。

04

单一市场、最大规模、全供应链体系带来了什么?带来了中国制造的碾压效果。

一次性打火机,中国每年生产百亿个以上,其中60%以上出口在海外,占据全球95%的市场;

仔细看一次性打火机,工艺还挺复杂,ABS注塑成的外壳,冲压形成的防风罩,整个产品是由十几个不同的工艺,还有引火簧、面阀 、按手、滤芯、 海绵垫、调火环 、翘板、按手、打火石......几十个元器件,涉及到几十种不同加工设备。

然而,一次性打火机中国的平均零售价格是1元,它的成本在0.2-0.3元之间。

是的,就用3毛钱不到的成本,做出了这么一个还比较复杂的小玩意。

在生产的最源头,一次性打火机的制造商毛利是0.02元/个,仅仅这个利润,可以劝退全球的其它制造商。

中国打火机三大制造集中地,湖南、浙江、江西为前3名,而邵东作为湖南的主产地,尽管一只的毛利仅为0.02元,但年上缴利税3000余万元,进出口值近8000万美元,因为仅仅出口到海外的打火机就近20亿只......

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生产了超过90%的笔记本电脑、小家电、按摩椅.......

生产了超过88%的手机、86%的微波炉、78%的空调.......

71%的彩电、62%的冰箱.......

中国所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棉纺、服装等100多个产业已经完全击败了外国。

印度的竞争对手是中国,中国的竞争对手是外国。

中国,是全球的世界工厂,是工业制造的超级大国;是人创造了财富;

美国,是全球的世界银行,是金融资本的超级大国;是资本创造了财富;

所以,中国关注的是人,美国关注的是钱。

中国的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以人为本构建的规模优势,在此之上,形成的全产业链单一市场;

人,是一切的关键。

疫情到来了,中国不惜一切代价保人,举全国之力,封城、建医院、生产口罩......

疫情之下,人人平等。

美国,不需要人,资本是美国的关键。

需要的是美元的全球流通和股市的扶摇直上,而任何对人的关注,都需要付出资本,所以,美国果断的放弃人而保资本。

所以,疫情之下,这就是命运。

这就是世界银行和世界工厂的不同。

      现在,美国进入了一个自己也明白的悖论,金融资本,不可能独立的生存,必须依托工业制造。

没有中国制造,意味着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全部推倒重来。

推到重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在中国一个单一市场完成的供应链分散到全球去采购,而有近13%的工业类别全球现在几乎只在中国有,或具备压倒性优势。

意味着苹果手机会瞬间失去战斗力,其中的364家供应链没有了,它需要在全球200多个语言、法律、税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重新构建自己的制造体系,并且稀土等多个供应链找都找不到,需要从头开始。

美国,现在要做的,是胁迫欧盟、日本等国家离开中国,但这些国家一旦离开中国,意味着自己的供应链价格成本的上升,在国际竞争中国急速失去优势。

意味着至少3000多项钢材、锂电池、液晶面板、KBBF晶体、染料、纺织等数千个供应链环节的价格要提升数倍。

这同时也意味着全球消费者需要多花20%-2000%的价格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从陶瓷到服装,从家电到食品.....

而全球将再次进入资本的暴利时代。

作为多数发达国家的资本家而言,全球消费者多花钱和他们没有关系,只要自己有利润就可以,但是问题是,和中国保持联系,就会拥有最优质的供应链,让自己的产品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自己也可以在14亿人口的最优单一市场分一杯羹;

一旦离开,这些统统都没有了。

所以,特朗普费尽心思的要搞中国,英国、欧洲、日本等整个西方世界也许会帮忙去喊一嗓子,但无论吼的声音有多响亮,就是不干活。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英国可以拒绝华为,但还需要等3个月;法国可以拒绝华为,但还需要等2年......

毕竟,你美国自己的苹果、百事、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死命的趴在中国舍不得走,你凭什么让大家离开中国?

05

美国,是世界的银行。

美元包括其催生出来的美债,全球通用,是美国掠夺地球财富的最有效工具。

但是,大家愿意去一家银行存钱,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这个银行有本金。

你作为一个生意人,想往银行里面存1亿美金,这个银行自己才100万美元的本金,你还敢去存?

凭啥是他给你保管钱?应该是你给他保管钱吧。

是他本金100万发行的货币好使,还是你本金1亿发行的货币好使?

而中国的本金,即将超过美国!

2019年,中国以工业制造服务全球,GDP总量14万亿美元;

2019年,美国以美元与美债掠夺全球,GDP总量21万亿美元;

中国,达到了美国总量的67%,当年日本GDP总量最高峰达到美国总量的69%,这个数字,是美国能够忍受的临界点。

美国,全面控制了日本的政治、军事,所以快速让日元升值,将日本第二次打趴下了,获得了失去的30年;

但是面对中国......

全球2020年2季度GDP出炉,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的经济增长引擎,美国狂跌30%以上,印度紧随其后,狂跌20%以上....

而美国GDP的下跌,是基于疯狂的发行美元和美债的基础之上!

中国GDP每和美国的GDP接近1%,美国就将更快失去美元的最终价值。

让全球消费者享受最优质价美的产品,为全球工业提供最具性价比最靠谱的供应链,就是中国反击美国霸权的最佳策略。

当中国GDP接近和超过美国GDP时,德国、英国、日本会面临一个选择,是拿自己的欧元、英镑、日元去换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还是去换已经失去信用的那张绿纸片。

而中国要达到这个最优解,就是振兴产业,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2倍,当中国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的时候,中国GDP和美国持平,在现有的基础上,还需提高50%;

这个时候,美国会自动的失去世界银行的地位。

所以......

40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在此过程中,中国7亿多人口摆脱国际贫困线标准,对过去40年世界扶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

30年来,中国成为超级基建狂魔,1988年中国建设了自己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爆发式增长到了14万公里,成为绝对的世界第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奇迹。中国不仅让自己的公路里程翻了5倍,并且修建了2万条隧道和超过100万座桥梁。

中国,有着独有的巨大规模市场,得天独厚的本土企业,亿万级的辛勤工程师和技术工人,14亿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有强大的国家意志去点满全球科技树,巨大的投资和长期的规划;

有大规模高质量的海外智力资源,正带着知识与经验回国参与这个昂扬蓬勃的工业飞跃时代。

而这一切,蕴藏着巨大的、打破一切封锁的力量!

延伸阅读

崔天凯:美国一些人试图突破红线,这将带来严重后果

8月28日,崔天凯大使应邀参加美国前财长鲍尔森主持的“对话鲍尔森”播客访谈节目,重点就当前中美关系、两国经贸合作、国际治理、中国经济形势等问题进行交流互动。有关访谈内容已于9月14日对外播出。全文实录如下:

鲍尔森:大使先生,欢迎来到播客访谈节目。去年是美中建交40周年。很显然,未来40年的美中关系将会变得大为不同。目前,我们两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5%左右,还是全球军费支出最多的国家。我们都是雄心勃勃、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因此,全世界都在关注美中两国如何相处或针锋相对。在双边关系紧张时刻担任中国驻美大使,你的工作并不轻松。我一直很尊重你的专业精神和沉着冷静,尊重你代表中国政府努力了解美方对两国关系看法并寻求共识的努力。

首先,我想从你如何开始个人职业生涯这个问题谈起。你生于1952年。中国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你二十多岁,见证了许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你是如何成为一名外交官的?你的外交职业生涯是如何开始的?你在不同时期是如何受到身边事物影响的?

崔大使:首先,很高兴同财长先生再次交流,也感谢你邀请我参加此次访谈节目。当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我二十多岁。在此之前,我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岁月,中学没毕业就离开家乡到紧临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农村插队,在那里种植大豆和小麦5年多。这段经历让我对中国农村和贫困问题有了深入了解,也对国家真正需要什么有了深刻认识。我们这代人很幸运,大部分工作时间处于改革开放年代,并始终相信自己的国家处于正确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全力以赴实现现代化目标,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同样幸运的是,我有机会到美国工作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个人在中美两国都有一些经历,这让我对中美如何处理两国关系、对彼此有何需求、如何相互学习有了更好的理解。我的外交职业生涯的开始或多或少与我的好奇心有关。我一直对国际问题、世界局势以及相关问题很感兴趣。这也是我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联合国译训班录取的原因,那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80年代初,我成为一名联合国译员并在纽约总部工作。那是我第一次出国。

鲍尔森:有趣的是,我所尊敬的人在各行各业有不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求知欲。正是求知欲和真正的勇气促使人们走出国门、体验不同文化。我2009年离开财政部时,开始撰写《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这本书,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待了1年时间。这也是你曾经学习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地方。这段经历是如何影响你对美国看法的?

崔大使:对我而言,那是一段独特的经历。我至今对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我的美国教授们心怀感激。在此之前,我已在联合国工作过几年时间。但这两段经历很不一样。作为学生,我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美国人民和社会,还有机会更系统地学习美国国情、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我也学了一些经济学课程,这对我整个外交生涯都十分有益。当然,我后来也发现有些课堂上学的知识未必能用到社会实践中。

鲍尔森:你说得太对了。目前,美中关系处于低点。在美国国会共和、民主两党提出的四百多项议案正在挑战中国,这种对华强硬政策得到两党一致支持。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自然带来地缘政治上的雄心。从某种程度上讲,美中关系的变化是必然的。坦率地讲,我认为中方所作所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这些变化。长期以来,我一直说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快地适应来自外国企业的竞争,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还应共同应对挑战,引领国际治理体系改革,使之在当今世界更为有效。我们双方还面临一系列棘手的战略安全和政治热点等分歧,如台湾、香港、南海、科技等问题。我们过去已就此讨论很多,今天不讨论这些具体问题,最好把时间用到展望未来上。我想问一个基本的问题,中方对构建美中建设性关系的目标和优先事项是什么?

崔大使:中国外交政策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在当今世界通过发展同各国关系来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满足人民需要。在此背景下,中国对美政策是明确、一致、连贯的。如你所说,去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明年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50周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自始至终希望同美方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而非对抗关系,希望双边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照顾彼此关切、互利互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自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博士访华以来中美关系的本质,从未发生根本改变。同时,中美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丰富、更深入、更复杂、更全面。双方在很多早年难以想象的领域开展了合作。比如,你任财长期间中美共同倡导了二十国集团的进程,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在尼克松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抗击埃博拉病毒等传染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中美两国省州和城市之间、企业之间、机构之间也开展了良好合作。总之,我们之间已开拓了越来越多的合作领域,同时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分歧。实事求是地讲,中美之间的一些分歧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和经济制度等差异,中美之间难免存在分歧。但我们必须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这些分歧。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美两国面临诸多全球性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传染病、自然灾害,中美均无法独力应对。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中美应携手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是两国最大的共同利益。

坦率地讲,我们之间有很多分歧,包括你刚才提到的台湾、涉港、涉疆、南海等问题,如果大家看看地图,就会发现这些问题要么涉及中国领土,要么处于中国周边,没有一个靠近美国,更不在美国领土范围之内。对中方而言,这些问题事关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有时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些问题会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明明都是中国的内政。在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目标进程中,我们必须解决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问题,这都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正如我刚才所言,中美关系确实复杂,有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幸运的是,我们双方长期以来很好地管控了分歧。但当前形势令人担忧甚至警惕,美国一些人试图突破“红线”,这将带来严重后果。我希望人们能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鲍尔森:大使先生,感谢你全面的回答。我想谈两点,一是你刚才谈到的香港以及其他涉及主权的问题,美国国内对此存在各种不同看法。美方理解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但往往会说中方是否违反了所签署的协议?美中两国存在的分歧确实很难消除,当前重要的是你们和美方官员和高层保持经常性对话,因为当前美中关系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有些问题如你所说很难解决。二是你刚才所谈让我想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形,那种情况在二三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我曾说过,如果美中没有建设性关系、我没有及时同中方同事通上电话,世界将大为不同。危机期间的协调合作至关重要。金融危机后,美中两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成立二十国集团,中方实施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世界经济走出衰退。这成为美中合作的成功范例。

接下来我想谈谈中国经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实现经济快速复苏。近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了聚焦刺激国内消费的“内循环发展模式”。很多美国人都在问,中方这种强调经济自力更生的理念是否可能意味着要与全球经济脱节?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改变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

崔大使: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当务之急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困难,并且尽快重启和恢复经济。中方积极致力于此。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好消息,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恢复。同时,我们认为要化危为机,通过加快和深化发展模式转变,致力于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更加有效保护环境和推进减贫工作。我们当前所做工作都是恢复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明年,中国将开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清晰的,那就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并不意味着中方将关闭开放的大门,也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实际上,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将会越来越高。关于自力更生,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方面,有人说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靠占他国便宜、窃取他国技术来实现的。这种说法对中国人民很不公平。你很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勤劳且富有创新精神。我们明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必须自力更生,否则不可能实现发展。中国始终有自力更生精神,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闭关锁国。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因为双循环发展格局真正目标是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让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加高效。因此,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实际上,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在华经营多年,早已成为中国国内循环和市场的一部分。通过聚焦国内循环和市场,他们将在中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外国企业也是连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天然纽带,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我希望他们能抓住这些机遇。

鲍尔森:你所谈让我回想起2006-2008年我任美国财长的那段时光,我们双方成立了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当时我们(在经济轨)集中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汇率改革问题,希望人民币汇率未来不被低估且更能反映市场供求,第二个是中国经济再平衡问题。当时中国产能过剩且储蓄多、消费少,消费仅占中国经济的10%。我们当时鼓励中方减少生产、刺激消费。时至今天,这两个问题都取得重要进展,我认为这是值得一提的。

现在我们谈下国际协调与合作的问题。国际社会未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开展合作是个重大遗憾。有人认为,我们如不能在疫情上开展合作,还能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呢?当前,世界各国在最需要合作的时候却越来越缺乏集体行动的能力,无论是应对疫情、推动经济复苏、解决贸易问题,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核扩散。我想再次展望未来,请问中方是否愿推动解决上述问题,为推动世贸组织等国际治理体系改革而作出努力?

崔大使:很显然,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推进国际治理。在21世纪的前20年,我们至少经历了三场国际危机:“9·11”恐袭事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都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可以用传统意义的大国竞争“工具箱”予以解决。相反,上述挑战都在提醒我们,需要推进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中方积极支持所有加强国际治理体系应对能力和有效性的努力,不仅为应对当前挑战,而且要防范未来新的挑战,中国愿为此贡献力量。这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参与和积极贡献,特别是中美这样大国的参与。中美两国对世界负有共同责任,那就是应带头开展合作,共同发起、支持和促进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所有挑战。当然,国际治理体系改革要考虑到所有成员国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想法。我真诚希望我们能在应对疫情方面做得更好。我们需要携手合作。正如你所说,展望未来,后疫情时代将是什么样子的?需要我们做什么、开展哪些合作?我们需要向前看,提早规划,始终坚持合作理念,而不是对抗思维。

鲍尔森:你说得很好,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世界将变成一个困难和危险重重的地方。如果我们真的关心国际秩序、和平与稳定,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接下来我们要谈到贸易和科技“脱钩”问题,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当前已经出现美中贸易和资金往来“脱钩”所带来的显著压力。毫无疑问,这种情况还将继续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问题是,这种情况将发展到什么程度?我想提一个棘手的问题,你如何看待美国高科技企业对中国市场开放空间十分有限而感到沮丧的问题?

崔大使: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积极实行改革开放,这是中方的基本国策,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即使在遭受疫情严重冲击情况下,中方在过去几个月里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例如,《外商投资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中国依然吸引了大量外资。今年6月,中国颁布了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贸区负面清单,而且清单越来越短。6月,中方还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零关税、零壁垒目标。总之,中方正竭尽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绝不会放弃。对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而言,这将给他们带来更多市场准入、更好发展机遇和可预测性。然而,真正的挑战是,在中国坚持提高开放水平的时候,有些国家却在想方设法设置障碍,他们针对TikTok(抖音国际版)、Wechat(微信国际版)、华为等设置各种壁垒。这才是我们的真正挑战。在我们开门迎客时,他们却在筑墙挡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鲍尔森:科技应该是美中之间最麻烦的领域。经贸关系本来可以缓解美中之间的安全竞争关系,但现实是安全竞争扩散到经贸领域,科技成为焦点。问题是我们在国家安全问题上还会走多远。这是最困难的问题。为了让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解决,对于美方最具竞争力的能源、农业、金融等行业,中方是否会继续对美开放市场?

崔大使: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近年来中方在金融领域出台一系列开放新举措,包括取消外资在金融服务业投资的相关限制等。对于很多美高科技企业而言,他们都在增加在华投资和运营规模。特斯拉在华设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潜力,希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希望成为中国经济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并为外国企业提供更好投资环境、法律制度。

关于国家安全问题,任何国家都会有国家安全问题,这并非新问题。很多人一直关心国家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回顾过去四五十年历史,中美双方在深化和拓展双边关系的同时都妥善处理了国家安全问题。我不认为中美双方的国家安全利益因双边关系发展而受损。实际上,发展双边关系有利于国家安全。如果彼此交流越来越多,双方就能更好相互理解,知道对方是如何思考的、对方的思维方式以及对方优势和弱项。这样你才知道同对方如何打交道、如何降低风险、如何促进互惠合作。这应是我们从过去四、五十年历史吸取的宝贵经验,为什么要改变它呢?

鲍尔森:你的回答非常睿智。显然,中国发生很大变化,美国和世界也发生了变化,新的国际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但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和对话,弄清楚哪些方面能达成共识,哪些方面存在分歧,哪些地方存在潜在冲突,如何有效避免冲突,防止局势失控,我认为这些问题特别重要。你担任中国驻美大使已7年多时间,见证了很多事情,包括美中共同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奥巴马政府过渡到特朗普政府、美中元首海湖庄园会晤、艰苦的美中经贸谈判等。我曾看到你在椭圆形办公室同特朗普总统、刘鹤副总理站在一起,也看到当前双边关系恶化的危险态势。回顾7年任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崔大使:关于国家安全问题,我想补充一点,每个国家关心自身国家安全合情合理,但我们要小心不要被毫无根据的恐惧、猜疑、仇恨等情绪所误导、蒙蔽,甚至落入陷阱。如果这样的话,每个人都不会感到安全,这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初衷背道而驰。

关于出任驻美大使7年之久的经历,我必须承认到任时并未想到会干这么长时间。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关键时刻,我为能继续服务中美关系而深感荣幸。这很可能是我外交生涯最后一任常驻,然而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巨大挑战。我为能在此继续履行使命、应对挑战而深感荣幸。我将全力以赴,不负祖国和人民重托,也不辜负美各界朋友的期望。我愿同美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鲍尔森:回顾这段经历,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崔大使:我认为我有幸见证了这么多历史时刻。我参与了几乎所有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包括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会晤、习主席和特朗普总统的会晤,亲身感受到中美两国元首是如何互动交流的、双方共识是如何引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正如我们常说的,总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目标、设定更高标准。我将继续尽己所能做好这些事情。

鲍尔森:展望未来,美中关系是否有什么问题让你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你认为未来美中两国最大风险和最大机遇是什么?

崔大使:我现在入睡前经常问自己,二三十年后的历史学家将如何评判我们?我们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否为中美关系发展而不遗余力?我经常拿这些问题问自己。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着强化中美合作、构建更加强劲双边关系的巨大机遇。首先是要合作抗击疫情,合作研发疫苗和治疗药物,努力拯救生命,保障民生和就业,恢复经济增长,恢复世人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其次,双方还要恢复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和朝核、伊朗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只要双方有足够的政治意愿,中美合作就大有可为。

鲍尔森:你说的很对,这确实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政治意愿。感谢崔大使接受此次访谈。我想告诉你,十分感谢你在如此困难且重要的时刻在这个国家坚守岗位,也感谢你今天所分享的一切。

崔大使:感谢财长先生所给予的访谈机会。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