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冯南垣  河南省晋商会 

言宜慢,心宜善

   发布时间:2020-06-01 18:12     来源:有书(youshucc)    作者:有书燕穿杨    浏览:1758    
核心提示:南朝史学家沈约曾经说过: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千百年来,琅琊王氏子弟中政治、文化人才辈出。数量之多,爵位之高,让其他豪门望族难以望其项背。仅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氏家族中就有一品大员15人,皇后8人,数量是其他三大家族总和的两倍之多。而这一切,皆起源于王家的始祖王吉。始祖王吉王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晋商年会  全球晋商年度峰会

南朝史学家沈约曾经说过:“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千百年来,琅琊王氏子弟中政治、文化人才辈出。

数量之多,爵位之高,让其他豪望族难以望其项背。

仅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氏家族中就有一品大员15人,皇后8人,数量是其他三大家族总和的两倍之多。

而这一切,皆起源于王家的始祖王吉。

始祖王吉

王吉出生于西汉的琅琊皋虞(今青岛市即墨区),后来因避战乱,举家迁徙到同属琅琊郡的临沂县(今临沂市)。

王氏族人因此自称琅琊王氏,以区别于太原王氏。

王吉极有才学。

当时的博士们只通一经,他五经皆通,是儒士中的大师。

王吉曾做过县令,后来因才能出众,被举荐到昌邑王刘贺手下担任中尉一职,负责京都安全。

他见刘贺贪玩好色、不问政事,便上疏劝谏,然而并没有被采纳。

几年后,年仅二十一岁、尚无子嗣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

身为侄儿的昌邑王刘贺便被征召入朝,立为太子,很快便继承大统。

但当了皇帝的刘贺依旧我行我素,丝毫不思悔改,王吉再次劝谏,仍不被采纳。

虽然王吉的建议始终没有得到刘贺的认可,但却受到朝中大臣的赞许。

所以,当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即位后,王吉官升博士谏大夫,专门为国家政事提意见。

在此过程中,王吉意识到:

言快常有难,心恶必有患。言慢,才能保平安,心善,方能致高远。

而这些话,恰恰是他曾告诫刘贺的。

他当年在给刘贺的《奏疏戒昌邑王》一文中,开头即写道“言宜慢,心宜善”。

然而刘贺从来没有做到这六个字,最后虽然继承了皇位,但仅仅27天就被废黜。

刘贺的快速覆灭,以及王吉自己多年的为官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这六个字的深意。

“言宜慢”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说话语速要慢,而是说不要急着先声夺人。更进一步,就是不要争名夺利,而是要谨言慎行。

“心宜善”则强调,不管官位高低,都要善良,多为别人考虑。

王吉认为如果想家业永流传,这两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于是常常用这六个字告诫后代。

从此,王氏子孙把这六字真言铭记于心,发扬光大,终成大业。

奠基人王祥

岁月流转,转眼到了魏晋时期,王氏族人王祥出生了。

王祥早年间,以孝顺后母著称。

后来因为军政才能出众,屡次升迁,官至一品太尉。

这一年,司马昭被封为晋王。

司马昭素有称帝的野心,路人皆知。

王祥得知消息后,便和同为三公的何曾、荀顗二人私下商量,见了晋王该如何行礼。

何曾与荀顗认为,应该跪拜。

因为司马昭肯定要当皇上,何曾、荀顗和王祥都是大臣,自然应该行跪拜之礼。

王祥却说:“我们和晋王一样,都是魏臣。

即便他夺位之心路人皆知,我们也要谨言慎行,不可大肆奉承,不可急功近利。”

可以看出,王祥的这种想法,和先祖王吉的“言宜慢”是一致的。

但是何曾与荀顗认为这未免过于谨慎,所以见了司马昭之后,立刻行跪拜之礼。

然而王祥面对司马昭,却只是长揖,并不跪拜。

言语之间,尽是大臣之间的姿态,并无急于献媚的表示。

这一做法,却让司马昭对王祥刮目相看。

司马昭认为,王祥这样做,既表明了他不会和司马昭为敌,也说明他不会把司马昭的心思暴露出来。

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因此,司马昭以后对王祥非常敬重,他的后代司马炎,对王祥也是如此。

司马炎不断给王祥各种官爵和荣誉,虽然王祥极力推辞,却让王氏族人因此受益。

由此,琅琊王氏一跃成为豪门望族。

王祥死前把王吉的六字真言发展为“信、德、孝、悌、让”五个字,传给了子孙。

这五个字,也是对他一生的论断。

他孝顺父母,友爱弟兄,谨言慎行,奠定了王氏一族的豪门地位。

王氏子弟在他的带领下,牢记先祖教诲,先后登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杰出代表王导

琅琊王氏自王吉时,才开始有人为官入仕,到王祥时,则已闻名朝野。

而把这地位推向顶峰的,则是两晋时的王导。

王导出生于西晋,与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是好朋友。

王导敏锐地意识到,那时的西晋已经有了亡国之兆,因此建议司马睿镇守建康(今南京),为建立新的国家做准备。

尽管王导非常受司马睿的看重,但他并没有以此为契机独揽大权。

而是与人为善,积极帮助南方的豪门望族来为司马睿做事。

这种“行宜善”的作风,让琅琊王氏在江南受到了广泛的拥戴。

不久后,西晋果然灭亡,司马睿顺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十年之后,武将苏峻作乱,把皇宫烧为一片瓦砾。

因此平乱之后,朝中有人主张把都城从建康迁出。

温峤主张迁往南昌,陆晔主张迁往会稽。

而王导呢?则主张不迁都。

王导认为迁都之事重大,不可轻易提出。

如果能够“镇之以静” ,则“群情自安”。

也就是说,做事应徐图缓进,多为民众着想,这样国家自然安定。

“镇之以静,群情自安”,这八个字是王导的政治方针和处世态度。

以此为基准,他制定了“清静”、“宽惠”的政策,稳定了局势和经济。

我们可以看出,“清静”、“宽惠”和谨言慎行、与人为善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是“言宜慢,人宜善”的扩展与升华。

所以说,王导是王氏六字真言的典型践行者。

也正因如此,王氏一族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后来东晋灭亡,宋、齐、梁、陈相继登场,皇上虽然变来变去,掌握大权的却始终是王氏一族。

不过,隋唐灭陈之后,大力打压豪门世族,琅琊王氏于是渐渐陷于沉寂。

但这不代表六字真言失传了,它仍然被王氏子孙牢记于心。

多年以后,王氏一族又凭着这六个字,再造辉煌。

开宗立门者王祜

时间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王氏传人王祜历经后汉、后周两朝,又在北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因才能出众,王祜屡次被加官进爵,官至户部员外郎。

这个官职地位崇高,属于皇帝的近侍,可见王祜深受宋太祖赵匡胤的信任。

那时赵匡胤对弟弟赵光义有所猜忌,因此对赵光义的岳父符彦卿也是相当不放心,总担心二人会狼狈为奸以图谋不轨。

加上当时符彦卿确实没什么政绩,所以赵匡胤就让王祜搜集符彦卿的罪状。

赵匡胤还许诺王祜,一旦扳倒符彦卿,就让王祜做宰相。

王祜经过几个月的仔细查访,发现符彦卿虽然有些不合适的地方,例如对下属管理不够严格,但是除此之外并无劣迹。

至于赵匡胤所担心的谋反行为,则毫无证据。

于是王祜如实上报,并且以一族百口之命力保符彦卿,还劝赵匡胤说: “五代十国时,不少君王因猜忌而滥杀无辜,所以国运短促。陛下您要引以为戒啊!”

赵匡胤不以为然,但是终因没有真凭实据,而没有对符彦卿痛下杀手。

当然,王祜因为没有扳倒符彦卿,自然也没能当上宰相。

后来,王祜在府中种了三棵槐树,说:“这三棵槐树,就代表三公,我的子孙必有能位列三公者。”

当时,世人都认为王祜言缓、行善,其福德必能荫佑子孙。

果然,他的儿孙均位列三公。

从此,似乎已经湮灭的琅琊王氏,以三槐王氏的堂号重出江湖,为世人瞩目。

王祜践行了始祖王吉的六字真言,并把它做到了极致。

王氏也由此重又崛起,开启新一轮的灿烂辉煌。

纵观千百年间,琅琊王氏爵位蝉联,皇后、驸马众多,各级官员无数,高官名爵者也数量可观。

不仅如此,他们的文化成就也让世人刮目相看。

王氏族人通典章制度,工书画,擅诗文,甚至在史学和儒商文化中都颇有影响力。

而这一切,皆始于当年王吉的那六个字。

言宜慢,心宜善。

凡事不必急着表态,不必急着争先,谨言慎行方为上策;

凡事务必替人着想,务必心存好意,善良悲悯才是良方。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